誣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自字,110年度,21號
SLDM,110,自,21,20231229,2

1/1頁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0年度自字第21號
反 訴 人
即自訴被告 游世
代 理 人 楊榮宗律師
陳怡妃律師
徐鈴茱律師
反訴被告
即自訴人 林益如


選任辯護人 許文彬律師
周郁雯律師
唐于智律師
上列反訴人即自訴被告因自訴人自訴詐欺案件,提起誣告反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益如無罪。
理 由
一、反訴意旨略以:緣蔡郁君吉美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吉美公司)負責人,於民國99年12月15日代表吉美公司與 反訴被告即自訴人(下稱被告)林益如臺北市○○區○○段○○ 段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簽訂合建契約書(下稱本 案合建契約)合作進行都更案(下稱本案都更案),並受被 告林益如委託代為收購土地供本案都更案容積移轉之用;反 訴人即自訴被告(下稱反訴人)游世一則為以買賣開發土地 為業之人。而後蔡郁君之吉美公司為購買土地供本案都更案 容積移轉,與反訴游世一接洽,雙方先簽立簽約日期為10 0年3月8日之4份契約(下合稱A契約,所列買賣標的為附表 編號1至42土地,交易價格均為土地公告總值180%),因簽 約後發現A契約所列之附表編號24、26至29土地(下合稱甲 土地)可能無法完成容積移轉,而作廢A契約,另簽立簽約 日期為100年3月22日之6份契約(下合稱B契約,所列附表編 號1至23、25、30至42、①至⑳進行買賣,其中並無甲土地, 且附表編號1至23、25、30至34、①至⑭土地之實際交易價格 均如B契約上所載之低於公告總值180%之金額;附表編號35 至42、⑮至⑳土地之實際交易價格均高於公告總值180%之金額 )進行部分換貨,而A、B契約買賣總金額及可供容積移轉之 數量均約略相同,B契約亦已實際履約完畢。詎被告林益如 明知A、B契約買賣總金額及可供容積移轉之數量均約略相同



,也知悉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並未隱瞞B契約存在,故反 訴人游世一與蔡郁君透過案外人張素琴行使A契約,要求被 告林益如按本案都更案合作應分攤比例52.5%計算之款項, 分3期共支付合計新臺幣(下同)1億4742萬元之款項,並未 致被告林益如陷於錯誤而受有損害,被告林益如竟意圖使反 訴人游世受刑事處分,基於誣告之犯意,於110年10月25 日,向本院具狀「刑事自訴狀」,誣指反訴游世一與蔡郁 君明知無需購買前開甲土地供作容積率移轉之用,卻共同提 出不實之A契約、隱瞞B契約存在,而對被告林益如實施詐騙 ,因而致被告林益如受有額外支付2963萬6236元予吉美公司 等損害之不實內容,以此方式向有審理犯罪職權之法官誣告 反訴游世一涉犯刑法之詐欺取財犯行。因認被告林益如涉 犯刑法第169條第1項之誣告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誣告罪之成立,以意圖 他人受刑事處分,虛構事實而向該管公務員申告為其要件, 故其所訴事實不能證明係屬實在,而在積極方面,尚無證據 證明其確係故意虛構者,仍不能遽以誣告罪論,最高法院46 年台上字第927號判決可供參照。
三、復按犯罪事實之認定,係據以確定具體刑罰權之基礎,自須 經嚴格證明,故其所憑之證據不僅應具有證據能力,且須經 合法之調查程序,否則即不得作為有罪認定之依據。倘法院 審理之結果,認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為無罪之諭知,即 無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所謂「應依證據認定」之犯罪事 實之存在。因此,同法第308條前段規定,無罪之判決書只 須記載主文及理由,且其理由之論敘,僅須與卷存證據資料 相符,復與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無違即可,所使用之證據亦 不以具有證據能力者為限,即使不具證據能力之傳聞證據, 亦非不得資為彈劾證據使用,以供法院綜合研判形成心證之 參考,故無罪之判決書,就傳聞證據是否例外具有證據能力 ,本無須於理由內論敘說明。而本院乃經審酌卷內所有證據 資料後,仍認定不能證明被告林益如犯罪(詳後述),是爰 不再論述引用各證據之證據能力。   
四、訊據被告林益如堅決否認涉有何上揭犯行,辯護人唐于智律 師辯護意旨稱:被告林益如於提起自訴時,並不知悉前開A 契約有遭更換為B契約之事實,且A、B契約間確實有被告林 益如所主張之價格落差,則被告林益如將A契約與B契約做事 後比對而提起本件自訴,並無虛構交易落差,其並無誣告之 情事,又關於甲土地部分,確實在B契約就已未將之包含在 內,則被告林益如質疑反訴游世一並無將甲土地部分作為



本件交易標的,而為前開指稱,亦無虛捏事實之情,況乎甲 土地部分經調閱土地異動索引表後,發現諸多疑點,諸如有 多筆贈與臺北市政府或許多知名公司購買之情形,並無不能 容積移轉之情,更佐證被告林益如之質疑並非無據,是被告 林益如並無誣告之故意與犯行等語。辯護人周郁雯律師辯護 意旨稱:根據證人張素琴臺灣高等法院的證詞已經明確回 答其付款依據是根據100年3月8日的合約(即A契約),被吿 林益如不知道有B契約之存在,且A、B契約本身就存在有低 價轉高價之情況,而關於為何要從A契約換成B契約,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的說法不同,被告林益如是基於合理的懷疑 提出本件詐欺自訴,故並無誣告等語。辯護人許文彬律師辯 護意旨稱:依據最高法院見解,被告需要有虛構事實來提告 才能成立,本件被告林益如提起自訴,雖原審法院及臺灣高 等法院均判決反訴游世一無罪,但上開判決理由中並未提 及被告林益如虛構事實構陷,故依照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 ,被吿之行為與誣告罪的法定要件不符,請鈞院諭知無罪等 語。經查:  
(一)被告林益如於110年10月25日,對於蔡郁君反訴游世 一提起詐欺取財之自訴案件,經本院以110年度自字第21 號判決蔡郁君反訴游世一無罪,經被告林益如不服提 起上訴後,再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上易字第1750號 判決上訴駁回確定,有前開判決附卷可稽(本院自訴卷四 第69頁至第83頁、卷五第303頁至第339頁)。然此部分僅 可確認反訴游世一並未構成刑法之詐欺取財罪,依前揭 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尚難僅此即認被告林益如反訴人游 世一提起詐欺取財之自訴即為誣告行為,仍須審究被告林 益如是否係以意圖他人受刑事處分,而虛構事實向該管公 務員申告之情事。  
(二)反訴游世一及代理人雖指稱本件反訴游世一與被告林 益如素未謀面,反訴游世一經營之寬頻房訊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寬頻公司)於99年、100年間,因吉美公司 有道路用地容積移轉需求,故於100年3月8日與包含反訴游世一在內之4位地主簽署100年3月8日之A契約,然於 過程中發現原約定之送出基地存有容積轉移限制,雙方才 進行「換貨」作廢前開契約,而於100年3月22日,吉美公 司再與包含反訴游世一在內之6位地主簽署B契約,並由 吉美公司依據換貨後之100年3月22日契約付款,足見本件 僅為單純之退換貨,並無涉及任何詐欺行為,被告林益如 均知悉上情,還謊稱A契約、B契約土地單價較低者為真實 、較高者為虛假,而對反訴游世一提起詐欺取財自訴,



均屬憑空杜撰之詞等語。然被告林益如始終供稱其付款依 據是根據A契約,並不知悉有B契約之存在等語,而為被告 林益如處理本案合建契約之證人張素琴於本案自訴案件之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易字第1750號案件審理程序具結 證稱:我們自始至終都只有收到吉美公司100年3月8日的 合約書(即A契約),3月8日的合約有寫按照公告現值之1 80%付款,第一期付20%,第二期付50%,第三期再付20%, 對方從來沒有說他們有另外再簽訂合約,所以我不疑有他 就匯款了,我要付的第3期款也是根據100年3月8日(即A 契約)來付款的,後來是到108年,我們雙方跟市政府有 開協調會,我們覺得容積移轉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就把吉 美公司之前提供之公展資料和我們的合約書拿來對,才發 現他們給我的合約書是100年3月8日(即A契約),可是提 供給公展的是100年3月22日(即B契約)等語(本院自訴 卷五第118頁至第120頁);且卷附之吉美公司向被告林益 如行使之第一期付款通知僅記載:「本次擬購買之公共設 施用地公告現值約1億5600萬元,目前擬依180%向寬頻( 游世一)購買,購買之地號及公告現值整理中預定星期一 確定。付款方式為:⑴簽約30%。⑵10天內信託完成50%。⑶2 個月內付尾款20%。依此方式請準備依下列日期匯入款項 :3/8應付:000000000x180%x30%x525/1000=00000000。3 /18應付:000000000x180%x50%x525/1000=00000000。5/1 8應付:000000000x180%x20%x525/1000=00000000。預定3 /8上午10點簽約,請將價款30%匯入本公司帳戶」等語( 本院審自卷第71頁),則依證人張素琴之證述與上開付款 通知,確實證人張素琴並未收到任何關於B契約之資料, 而前開第一期付款通知,也僅有載明係依土地公告現值之 180%向反訴游世一購買土地,是被告林益如、證人張素 琴依照第一期付款通知付款,其等付款金額之基準與A契 約所載土地買賣價款依簽約當時公告現值180%計算等情相 符,證人張素琴並因此按時支付款項,是被告林益如陳稱 並不知悉有B契約之存在,尚符常情。又反訴游世一之 代理人再指稱吉美公司第三期付款通知有記載是100年3月 22日購買公共設施用地,故被告林益如當時就應該知道有 換地而有B契約之存在等語(本院自訴卷六第47頁)。然 如依卷附之吉美公司向被告林益如行使之第二期付款通知 記載:「本次向游世一購買之公共設施用地,已於3/8早 上11點簽約完成,實際金額為1億5600萬元,已將簽約完 成後之合約影印供留存,第二次支付款項為買賣總價款50 %請於3/17支付。3/17應付款為:000000000x180%x50%x52



5/1000=00000000」(本院審自卷第73頁)、第三期之付 款通知記載:「100年3月22日向寬頻公司購買之公共設施 用地,公告現值為1億5600萬元,第一期支付30%,第二期 支付50%,前期款項均已收到,第三期款20%應於簽約日起 二個月內支付,該批公共設施用地均已送都發局辦理書審 作業中,預定書審通過資料約於100年7月取得:台端應支 付之第三期款為:000000000x180%x20%x525/1000=000000 00」(本院審自卷第75頁),觀諸上開第二期、第三期付 款通知,雖第三期付款通知所載購買公共設施用地為100 年3月22日,與B契約之簽約時間相符,然該第三期付款通 知,並未有任何從涉及土地異動而A契約換成B契約,或是 購買土地有所變更之相關記載,且其付款通知上之款項計 算方式,與第一期付款通知相同,同樣係以土地公告現值 之180%計算付款金額,而與A契約之計算相同,尚難僅以 第三期付款通知有記載是「100年3月22日」購買公共設施 用地一情,遽認被告林益如得已知悉有從A契約更換成B契 約之情事。是被告林益如辯稱其在付款時僅認為是依照A 契約給付,不知B契約之存在等情,並非全然無據。至於A 契約與換約後之B契約,雖二契約相較,就買賣總金額( 分別為2億8301萬5949元、2億8217萬7300元)或可移轉容 積基礎即合計土地公告總值(分別為1億5723萬1083元、1 億5676萬3620元)等項,經計算結果約略相同,有A契約 與B契約等資料在卷可稽(本院自訴卷一第219頁至第275 頁)。惟細譯A契約、B契約個別內容,B契約與A契約相較 ,確實少了甲土地之部分,其中關於附表編號1至23、25 、30至34、①至⑭土地之實際交易價格,低於公告總值180% 之金額,其中附表編號35至42、⑮至⑳土地之實際交易價格 均高於公告總值180%之金額,有些甚至達到公告現值之30 0%以上,而與當時之A契約所載金額有極大差異,且依前 開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之付款通知,被告林益如確實 是依照前開付款通知之購買土地公告現值180%,支付吉美 公司前開款項,故關於A契約或B契約內之個別契約交易價 格是否為公告現值之180%,對於被告林益如之認知而言, 應屬於重要事項,則被告林益如發現B契約之契約內容與 原先之A契約有異,交易價格也非原來付款通知所稱之公 告現值180%,其基於上情,懷疑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有 故意共同提出不實之A契約對其詐欺,並有隱瞞B契約存在 之情事,而提起本件之詐欺自訴,即非虛構,雖蔡郁君反訴游世一詐欺案經宣告無罪確定,要難遽指被告林益 如之申告為誣告。




(三)反訴游世一及代理人另提及被告林益如自訴狀中,刻 意隱匿A契約由蔡海龍與吉美公司簽署交易價格為3,675萬 9,112元之土地買賣契約書(即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4契 約部分),並基此指稱交易價格存有落差,而對反訴人游 世一提起本件刑事詐欺自訴,顯係故意以捏造事實之方式 ,將虛假之犯罪事實申報予管轄之公務員,已該當刑法第 169條第1項誣告罪之客觀構成要件等語。查被告林益如雖 在110年10月25日向本院具狀「刑事自訴狀」時,未將前 開A契約中由蔡海龍與吉美公司簽署之土地買賣契約書( 即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4契約部分)放於自訴狀內,但 在111年4月21日所提之刑事自訴補充理由一狀,已有將上 開土地買賣契約書(即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4契約部分 )之金額放入計算,並認為B契約之實際交易金額、被告 林益如應分擔金額、實際應分擔金額經計算後,認為所受 有額外支付之損失,從4769萬8850元更正為2963萬6236元 之損失,而認定詐欺受害之金額為前開2963萬6236元之款 項(本院自訴卷二第45頁至第79頁)。換言之,不論被告 林益如於提起本件自訴時是否有將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 4契約部分列入,依其計算結果,均認其受有額外支付之 損失,而認遭蔡郁君反訴游世一詐欺,則被告林益如 於提起自訴時是否有故意將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4契約 予以隱匿之必要性,尚有疑義(因無論是否提出附表編號 35至42關於A-4契約部分,對被告林益如而言均係受有額 外損失而認遭詐欺),是被告林益如與辯護人辯稱其並無 故意隱匿附表編號35至42關於A-4契約部分等情,亦非全 然無據,尚難認定被告林益如就此部分有誣告之犯意或犯 行存在。   
(四)反訴游世一及代理人又稱被告林益如於提起自訴時,虛 構A契約內之甲土地根本無需購買供作容積率移轉之用一 情,亦是誣告行為,因如果A契約沒有甲土地,容積量之 量體會不足等語。然本件B契約相較於A契約,確實少了甲 土地之部分(即B契約並未將原先A契約所含之甲土地進行 買賣),且增加購買附表編號①至⑳之土地,而B契約關於 個別土地交易價格,也非原來吉美公司向被告林益如為付 款通知所稱土地公告總值之180%,而與原先之A契約有極 大差異,有前開A契約與B契約等資料附卷足憑(本院自訴 卷一第219頁至第275頁)。則被告林益如因而認為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有故意共同提出不實之A契約,但實則簽 訂B契約之情事,並增加購買附表編號①至⑳之土地來補足 容積量之量體,進而認定原先A契約內之甲土地是根本無



需購買(因為在B契約裡已無),而於提起本件詐欺自訴 時為前開之指稱,並非無據,亦無法據此即認定被告確有 捏造事實之誣告故意存在。況乎關於A契約與B契約相較有 換地一情之原因(即包含甲土地在B契約中遭剔除),反 訴人游世一於本院111年7月21日審理時以證人身份證稱: 是吉美公司會勘時只要稍微有一點問題的土地都換掉,看 完地喜不喜歡是主觀意識,吉美公司要求換地,我們就換 給他等語(本院自訴卷三第428頁至第429頁)。蔡郁君則 具狀稱是A契約內部分土地可能不符容積移轉之條件才進 行更換等語(本院自訴卷一第208頁)。是反訴游世一 證述內容與蔡郁君之說法亦未盡相合。再者,被告林益如 經調閱甲土地之異動索引、異動清冊(本院自訴卷二第22 3頁至第235頁、第239頁至第357頁、第361頁至第417頁) ,甲土地並無不能充作容積移轉土地使用等情,且甲土地 在110年3月8日簽訂A契約時,其中之附表編號27土地,查 無契約出賣人即反訴游世一有關之土地登記、異動紀錄 (本院自訴卷二第230頁至第235頁),附表編號28土地, 契約出賣人游世昌除曾以權利人地位設定及塗銷最高限額 抵押權登記外,亦無其他相關土地登記、異動紀錄(本院 自訴卷二第243頁至第262頁),是甲土地部分確存在無法 出售予吉美公司之情事,則被告林益如主觀上基於前開調 得之證據資料,於刑事自訴補充理由狀三狀,進一步說明 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之吉美公司於110年3月8日簽訂A契 約時,並無將甲土地作為土地交易標的之意,而卻將之列 於A契約中,涉嫌詐欺因而提出自訴等語,其主張確有所 憑據,亦難認被告林益如此部分有何誣告之犯意或犯行。    
(五)又本件依被告林益如蔡郁君之吉美公司簽訂合建契約書 (本院審自卷第21頁至第28頁),雖未約定吉美公司須以 何種方式或向何人購買土地以獲得特定之容積量體,被告 林益如也無細究吉美公司購買個別、單一土地地號、位置 逐一確認之必要。但關於被告林益如支付款項予吉美公司 之方式,係依據吉美公司之付款通知,已如前述。而關於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之付款通知,吉美公司均於其上 載明係以土地公告現值之180%向反訴游世一購買土地, 並以此基準計算付款金額(即與110年3月8日簽訂之A契約 所載交易金額相符),被告林益如即依此支付款項予蔡郁 君之吉美公司,惟之後被告林益如發覺實際上是簽訂B契 約,且A、B契約之個別內容,其所購入之土地地號、數量 、金額均有所差異,B契約交易金額也非土地公告總值之1



80%,被告林益如認此部分變更會影響自己支付款項之金 額(與付款通知提及以購買土地公告現值180%計算不同) ,故認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有故意共同提出不實之A契 約對其詐欺,並有隱瞞B契約存在,而提起詐欺自訴,其 自訴內容並非全然出於憑空捏造,而是依據前開取得之證 據資料所浮現之事實而有所主張,其主張確有所憑據,自 難以被告林益如蔡郁君之吉美公司簽訂合建契約書時, 無細究吉美公司購買個別、單一土地地號、位置逐一確認 之必要,即行認定無論簽訂A契約或B契約對被告林益如權 益均無影響,故被告林益如前開主張均為誣告,而構成反 訴意旨所稱之誣告犯行。
(六)末查,反訴游世一及代理人又再指稱被告林益如原審 自訴案件對反訴游世一及蔡郁君提起詐欺自訴,並未提 出證據證明反訴游世一有何與蔡郁君之犯意聯絡存在, 經原審判決無罪後,卻還繼續上訴二審,可證明被告林益 如確有誣告犯意等語。然如前所述,反訴游世一為本件 簽訂A契約、B契約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故被告林益如發現 B契約之土地買賣價格,與原先付款通知提及係以土地公現值180%計算並支付吉美公司之情形不符,認反訴人游 世一與蔡郁君有故意共同提出不實之A契約對其詐欺,係 以其所經歷之事實而主張反訴游世一與蔡郁君有共同詐 欺而提起本件自訴,並非全然出於憑空捏造,又不服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此乃為訴訟權利之行使,無法僅此即行 認定被告林益如有誣告之故意及犯行存在。是前開反訴游世一及代理人之指稱,實難遽採。
五、綜上所述,本院認依反訴游世一所提出現有證據資料,尚 難使本院達到被告林益如確有誣告犯行之確信。本案既不能 證明被告犯罪,自應依首揭刑事訴訟法規定,就被告林益如 被訴事實,諭知無罪之判決。 
六、末按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聲請調查之證據,法 院認為不必要者,得以裁定駁回之。而所謂不必要係指:一 、不能調查者。二、與待證事實無重要關係者。刑事訴訟法 第163條之2第1項、第2項第1款、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按 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0款所稱「依本法應於審判期日調查 之證據」,係指該證據與待證事實有重要關聯,在客觀上為 法院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之基礎者而言。至若待證事實已臻 明瞭無再調查之必要者,及同一證據再行聲請者,依同法第 163條之2第2項第3款、第4款規定,應認為無調查必要,則 事實審法院未依聲請或依職權予以調查,均不容指為違法(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88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反



訴人游世一及其代理人雖聲請函詢吉美公司:關於本件合建 契約書所載土地,在103年5月1日前與被告林益如原約定、 規劃移入容積之量體若干?合計購入之量體若干?交易對象 為何人?購買之目的是否作為捐贈之用?及簽訂A、B契約前 ,被告林益如有無直接、間接表示要了解擬簽約標的之地號 、面積、位置,並逐一確認購買之土地地號為何?或未特別 逐一討論過購入土地之單價?以及被告林益如在110年10月 提起自訴前,是否有表示甲土地為無需購買之土地?(詳細 函詢內容如本院自訴卷四反訴游世一提出之刑事補充自訴 理由一狀第175頁至第176頁所載)待證事實是欲證明被告林 益如與吉美公司洽談交易內容時是以總價獲得對應移入之容 積量,未討論各筆土地購買之單價,且被告林益如明知A、B 契約就買賣總金額與可移轉容積基礎相差無幾,卻以甲土地 是無需購買,或以單筆土地之價差認定反訴游世一夥同蔡 郁君詐欺,顯有誣告犯意等語。然本件依被告林益如與吉美 公司簽訂之合建契約書,本就未約定吉美公司須以何種方式 或向何人購買土地以獲得特定之容積量體,故反訴游世一 及其代理人要求函詢吉美公司關於本件合建契約所載土地, 有無與被告林益如約定移入容積之量體、交易之對象或購買 之目的等聲請,實無必要。又關於A、B契約就買賣總金額與 可移轉容積,其計算結果雖約略相同,但被告林益如係認為 A、B契約之內容,其關於個別購入之土地地號、數量、金額 均有所差異,B契約與A契約相較,亦確實少了甲土地之部分 ,且B契約之土地買賣價格,亦與原先吉美公司付款通知提 及被告林益如係以土地公告現值180%計算並支付之情形不符 ,乃提起本件詐欺自訴,而經本院認定其非虛構事實空泛指 摘,並未構成誣告犯行,而為被告林益如無罪之諭知,業敘 述如前,即本案重點在於A、B契約之個別購入之土地地號、 數量、金額均有所差異,且B契約與付款通知所載以土地公現值180%計算來支付之情形不符,而非被告林益如事前有 無知悉或確認A、B契約各別土地之地號、面積、位置或價格 ,是反訴游世一及其代理人要求函詢吉美公司關於被告林 益如於簽訂A、B契約簽訂前,有無欲知悉擬簽約標的之地號 、面積、位置或逐一確認購買之土地地號、單價?或於提起 自訴前是否有表示甲土地為無需購買之土地等聲請,核無必 要,均予以駁回。至被告林益如及其辯護人聲請①調閱關於A 契約之甲土地所有權狀、身份證影本、土地使用證明書。② 向本案支票兌現銀行(包含新光銀行華南銀行玉山銀行 )調取各支票兌現帳戶於100年3月1日起至同年6月30日之往 來明細,並調查蔡郁君提出之票據是否兌現及何銀行帳號



現。③向臺北市士林地政事務所調取附表編號24土地收件字 號100士林字第045320號設定他項權利之登記、異動資料。④ 向臺北市萬華地政事務所調取附表編號26土地收件字號99萬 華字第175330號設定他項權利之登記、異動資料。惟關於調 閱往來支票之兌現情形與往來交易明細等資金流動情形,與 被告林益如是否涉犯誣告犯行無涉,至於調閱甲土地所有權 狀、身份證影本、土地使用證明書、附表編號24、26土地之 設定他項權利登記、異動資料等部分,因反訴游世一所舉 證據不足證明被告林益如具有誣告犯意,是認被告林益如及 辯護人所提上開證據調查之聲請,均無必要,亦應予駁回, 附此敘明。
七、退併辦部分:本案既經本院為無罪之諭知,故臺灣士林地方 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6458號移送併辦告訴人蔡郁君告訴被 告林益如涉犯誣告罪嫌部分,自與本案不生裁判上一罪關係 ,本院無從就併案部分加以審理,應退回由檢察官另行為適 法處理,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2  月  29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鄭勝庭
           法 官 劉正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佩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2   日

1/1頁


參考資料
吉美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