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防制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行政),簡上字,107年度,25號
KSBA,107,簡上,25,20180615,1

1/1頁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07年度簡上字第25號
上 訴 人 東昇紙器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許聰偉
被 上訴人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代 表 人 蔡孟裕
上列當事人間空氣污染防制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7年2
月26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6年度簡字第54號行政訴訟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人係於高雄市○○區○○路00號從事瓦楞紙板及紙容器 製造業,經被上訴人稽查人員於民國105年10月19日會同檢 測機構環佑實業有限公司委由道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道濟公司)前往上訴人上址工廠,執行上訴人所屬鍋爐蒸 氣產生程序(M01)製程設備燃油鍋爐排放管道(P001)粒 狀污染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採樣檢測(下稱PSN檢測) ,其中粒狀污染物經依「排放管道中粒狀污染物採樣及其濃 度之測定方法(NIEA A101.75C)」進行檢測結果濃度值為 258mg/Nm3,違反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2項所訂固定 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排放標準)所規定之上限 100mg/Nm3,爰以106年2月20日高市環境局空字第106315814 00號函予以舉發,並給予上訴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惟上訴人 未依限提出意見陳述,經被上訴人審認相關事證後,認上訴 人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1項及排放標準第2條附表1 規定之事實明確,以106年5月10日高市環局空字第10634297 400號函附高市環局空處字第00-000-000000號裁處書,依空 氣污染防制法第56條第1項規定,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 下同)10萬元,另依環境教育法第23條第2款規定,處環境 講習2小時。上訴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爭訟,經臺灣橋頭 地方法院(下稱原審法院)106年度簡字第54號行政訴訟判 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仍未甘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
二、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結果,係以:(一)被上訴人稽查人員陳文欽於105年10月19日督同檢測機構 即道濟公司人員許志豪至上訴人工廠,就上訴人所屬之鍋



爐蒸氣產生程序(M01)製程設備燃油鍋爐排放管道(P00 1)進行PSN檢測,而道濟公司係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 檢驗所(下稱環檢所)認證之合格檢測公司,並領有行政 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許可證(環署環檢字第04 0號),許可檢測項目包含「排放管道中粒狀污染物採樣 及其濃度之測定方法(NIEA A101)」,採樣當時依據環 檢所公告標準方法(NIEA A101.75C),先以奧賽德方法 (NIEA A003)測定排氣組成(CO2:10.1%、O2:7.65%、 CO:ND),續以吸濕管法進行排氣含水量檢測,方法略以 :「吸濕管充填吸濕劑後將外壁充分拭淨,密閉吸濕管活 栓後秤量得初重ml,決定吸引流量後將採樣管由採樣孔插 入後,關閉旁通活栓並打開吸濕管出入口活栓開始吸氣, 待達到所要量測排氣量後,充分拭淨吸濕管表面水分及附 著物後秤得終重m2,將終重減去初重得出吸濕重ma,配合 吸引氣體體積、大氣壓力、流量計所吸氣體溫度及壓力等 數據代入含水率公式計算,以2組樣品取平均值得出排放 管道P001排氣含水率為7.9%。」再以皮托管(係數0.84) 、傾斜式壓力計等設備於測定孔適當伸入位置測得排氣密 度(0.82kg/m3)、速度壓力後計算排氣流速V(平均值5. 64m/s),將排氣流速V搭配大氣壓力Pa(759mm Hg)、靜 壓力Ps(-0.22mmHg)、排氣溫度θs(156℃)、管道截 面積(0.273㎡)計算求得等速吸引量qm(平均值34.3L/m in)及濕基排氣流量QN(58.69Nm3/min),再扣除含水量 得乾基排氣流量Q’N(54.05Nm3/min);俟相關數值測定 完成,即進行粒狀物之捕集,將粒狀物捕集器裝於固定器 上,採樣前濾紙以250℃烘乾後秤量測定前重量,確認採 樣裝置氣密及測漏合格後依等速吸引方式吸引排氣,過程 中排放管道中之粒狀污染物會由濾紙捕集,待採樣完成後 由捕集前後濾紙之質量差求出捕集粒狀物之質量,將其除 以採樣氣體標準狀態體積即可求得粒狀污染物濃度,又此 次稽查檢測粒狀物採樣項目包含1組空白樣品及3組排氣樣 品,分析結果分別為190.9、204.4及291.7mg/Nm3,取其 平均值為229.0mg/Nm3,校正值則為258mg/Nm3,此觀之檢 測報告頁次9(六)實驗室分析結果紀錄即明,復有稽查 紀錄工作單、採證照片及檢測報告書等附卷可稽,再者, 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排放標準第2條 規定,固定污染源之排放標準自103年4月30日起,既存污 染源之粒狀污染物於燃燒過程中,重量濃度不得超過100m g/Nm3,是本件檢測結果粒狀污染物濃度超出空氣污染防 制法第20條第2項所訂之排放標準值100mg/Nm3,應無疑義




(二)固定污染源之排放標準自103年4月30日起,既存污染源之 粒狀污染物於燃燒過程中,重量濃度不得超過100mg/Nm3 ,業如前述,而本件105年10月19日被上訴人委託執行採 樣檢測之道濟公司於現場採樣後,將此一批次樣品檢驗編 號為FN105W5975,並帶回實驗室依環檢所公告方法執行分 析檢測,其中粒狀污染物係依據「排放管道中粒狀污染物 採樣及其濃度之測定方法(NIEA A101.75C)」進行,分 析完成後於105年11月7日出具報告編號為FN105W5975之檢 測報告(下稱原始檢測報告),經被上訴人檢視發現,該 報告於「頁次2、檢測結果」欄位內已記載空氣污染物實 測校正值258mg/Nm3(此即上訴人所屬M01製程排放管道( P001)所排放之粒狀污染物濃度數值),惟於排放標準欄 位內誤載粒狀污染物檢測值單位為「0.232g/s」,被上訴 人為確保檢測報告之完善,避免產生爭議,故要求道濟公 司更正原始檢測報告之排放標準欄位粒狀污染物檢測值單 位為「100mg/Nm3」,並未更動上訴人所屬M01製程排放管 道(P001)所排放之粒狀污染物濃度數值258mg/Nm3;嗣 道濟公司復於106年2月13日重新出具檢測報告,並修改報 告編號為FN105W5975-R1(下稱R1檢測報告),並在報告 頁次2備註欄第9點說明,俾便上訴人知悉上情,且因更正 前之檢測報告僅粒狀污染物之檢測值單位記載錯誤,故僅 進行抽換檢測報告之檢測結果與報告封面(即更正前、後 之報告內容僅第1、2頁不同),業據被上訴人陳明在卷, 並有更正前、後之檢測報告在卷足資對照查考。準此,被 上訴人囑請道濟公司修正檢測報告之內容,既僅限於更正 排放標準檢測值單位,並無更動上訴人所屬M01製程排放 管道(P00l)所排放之粒狀污染物濃度數值,自屬誤繕項 目之更正,且已於修正後R1檢測報告之檢測結果摘要備註 欄內載明以編號FN105W5975-R1報告取代原始檢測報告乙 節予上訴人知悉,益證上訴人105年10月19日所屬管道粒 狀污染物濃度已超過法規標準值,其確有違反空氣污染防 制法第20條第1項規定之行為,堪予認定。至被上訴人囑 請道濟公司修正檢測報告之過程長達3個月乙節,係因其 案件繁多依序處理,而造成行政處理程序有些冗長,但不 影響上訴人違規事實之成立,亦據被上訴人於本院審理中 陳明在卷,衡情尚無法以此資為有利上訴人之認定,是上 訴人主張R1檢測報告係經修改變造,非原始檢測報告,且 更正期間長達3個月,顯有瑕疵云云,尚難採憑。(三)證人孫錦鳳固於原審證稱:105年10月19日檢測當日被上



訴人與道濟公司人員沒有事先通知就來,我說沒有關係你 就檢測,到最後數值沒有辦法出來,道濟公司人員說是否 讓鍋爐繼續燃燒,不要關掉,讓鍋爐繼續運作才能取樣, 我就暫時沒有關掉鍋爐,繼續讓他採樣,採完樣就讓我簽 名;每次都是這樣檢測,他機器就擺著,我偶爾去看,他 說還在採,採樣的數值只有回去檢測才會知道,當下我不 知道數值多少;以往每年檢測時之數值,檢測人員當下都 不會告訴我,都是檢測後才知道等語,惟依其上開證述內 容,已難認與歷年例行檢測過程有何差異。況觀之被上訴 人稽查紀錄工作單及檢測報告所示,本件為一般性例行檢 查,被上訴人進廠稽查檢測時間係105年10月19日,粒狀 污染物採樣時間係由同日13時53分至15時1分,採樣時上 訴人所屬固定污染源製程為正常操作,且依空氣污染防制 法第43條第1項、第3項規定,為查核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 空氣污染物排放狀況,督促公私場所善盡製程設備維護管 理責任,以免排放過量空氣污染物造成環境之負荷、影響 國民健康,被上訴人依法有權要求公私場所配合進行稽查 檢測,至取得足具代表性之樣品為止,縱如證人所稱上訴 人所屬工廠因訂單因素提早結束製程生產線操作乙節為真 ,惟此尚難謂有何不合,自無從採為對上訴人有利之論據 。再者,被上訴人委託執行採樣檢測之道濟公司係配有檢 測設備及具有檢測能力之合法專業檢測機構(環保署許可 證字號:環署環檢字第040號),許可檢測項目包含「排 放管道中粒狀污染物採樣及其濃度之測定方法(NIEA A10 1)」,而本件檢測程序及檢測報告結果,既由合格檢測 機構道濟公司基於法定程序進行檢測,均詳如前述,則其 專業判斷具公正性及客觀性,檢驗結果自得作為被上訴人 裁罰之依據,況上訴人復未具體指摘被上訴人及委託執行 檢測之道濟公司於本案檢測之方法、過程或程序究竟有何 違反法規之處,是其此部分主張,亦屬無據。
(四)被上訴人於檢測報告完成後,因其中上訴人所屬M01製程 之粒狀污染物檢測濃度值為258mg/Nm3,超出法定排放標 準值100mg/Nm3,故於106年2月20日以高市環局空字第106 31581400號函告發並通知上訴人陳述意見,業已符合行政 程序法第102條規定,被上訴人並於前述告發函說明二中 告知上訴人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規定之原因事實及 法規依據,於說明三中告知上訴人得於文到翌日起10日內 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向被上訴人提出事實及法律上之陳述, 逾期視為放棄陳述之機會,另倘陳述意見不足以阻卻違法 ,且違規情事經查證屬實,被上訴人仍將依規定進行裁處



,足認被上訴人於本件作成行政處分之過程,已符合規定 ,況縱使上訴人於被上訴人裁罰前未陳述意見,惟經核並 不影響其本案違規事實之成立,且其於訴願程序及本案訴 訟程序中,業已充分陳述並提出相關主張,自難執此為其 免罰之依據。另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排放空氣污染物是否 符合法規排放標準,應以各次檢測結果為準,尚難以過去 之檢測結果均為合格即得據以推斷本次之檢測結果必定合 格,況且上訴人事後委託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 美公司)檢測所得數據,充其量僅能表示其委託新美公司 檢測當時之狀態,非謂得以反推本案違規當時實際排放之 數據如何,更無從證明被上訴人委託道濟公司檢測之報告 結果係有瑕疵。綜上,上訴人於105年10月19日所屬M01製 程其中粒狀污染物檢測濃度值為258mg/Nm3,確已超出法 定排放標準值100mg/Nm3,則被上訴人以上訴人違反空氣 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1項及排放標準第2條附表1規定,依 同法第56條第1項、環境教育法第23條第2款規定,裁處上 訴人罰鍰10萬元及環境講習2小時,並無違誤等語,資為 論據。
三、上訴人上訴意旨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1、被上訴人所提之原始檢測報告,雖有實驗室主任簽章,但 並無檢測公司用印,無法表示係當時受委任合格檢測機構 依法製作呈送被上訴人之公正文件,又比對修正後之R1檢 測報告「二、檢測結果摘要」,則有依程序核用合格檢驗 測定機構單位用印。再者,原始檢測報告上雖蓋有「作VO IDE廢」字樣,卻無「作廢時間」、「作廢執行者」及文 件作廢管理相關依據,明顯悖離標準之文件製訂/修改/作 廢等之合宜必要程序,於法不符。另原始檢測報告上遭劃 銷塗改,亦無執行修正經辦者之簽責,亦非合法程序所應 為。該文件既非正式文件,而內容之增、刪、修、減亦無 合法之程序為之,在在顯示其無正當性,內容所載皆不可 採信。
2、環檢所為全國最高的環境檢測機關,據該所公開顯示之資 料說明:「環境檢驗公信力之維護仰賴準確精密且高品質 的檢驗數據,而藉由實驗室認證作為確保檢測數據品質指 標,已然成為世界潮流與趨勢,所謂實驗室認證是一種具 有完善準則的作業程序,透過公正、客觀且獨立的第三者 權威認證機構(Accreditation Body),就國際共識之認 證標準IS0/IEC 17025,來對實驗室的量測(校正或測試 活動等)能力與品質加以評估,並給予正式認可之制度…



…」明顯可知,環境檢驗公信力之維護與據以運用之數值 資料,必然自有其相當之嚴謹對應與交代。今觀被上訴人 所提R1檢測報告,已彰顯被上訴人所謂稽查作業採樣檢測 所呈之「原始檢測報告」非真,設若該資料為真,被上訴 人解釋為單位誤植而作廢,又以記載該「作廢」文件之函 文(106年2月20日高市環局空字第10631581400號)裁處 上訴人,是否亦為誤植,且何以事隔如此久的時間才得處 理,被上訴人面對時間延宕數月之久的原因,陳述係因處 理的案件太多之緣故,試圖將疑點合理化,若是檢測機構 之權責,是否應說明需時如此之久(4個多月)才完成, 或者是被上訴人怠忽職守所致。
3、被上訴人以委託之檢測機構乃擁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發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許可證之合格廠商,即得概括認同其 所有執行並認定其專業判斷之公正性及客觀性,若此,原 始檢測報告上怎會有誤植且須遭塗銷重製的狀況,再者, 該原始檢測報告上備註欄中,既載明「上述資料本人做最 終審查,確認無誤。後則經實驗室主任簽章落款。」表示 是審慎輸出之報告,而且是可作為裁罰依據之文件,卻有 瑕疵,矛盾至極。
4、請通知被上訴人所屬陳文欽、周于翔及檢測機構實驗室主 任等各經辦及檢測人員到庭說明,原始檢測報告之塗改是 何人所為,又是依據如何的流程執行。另外「作VOIDE廢 」章究竟是依何「文件管理標準作業程序執行等,而非僅 稱「係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認證之合格廠商, 其專業判斷具公正性及客觀性」等語。又被上訴人使用被 作廢之非正式文件為裁處依據,該文件既遭作廢,被上訴 人之裁處顯然於法無據,原裁處應予撤銷裁處。另空污環 保管理乃具有極專業與時效性管制的作業,程序上必皆有 極嚴謹之管理,於管制上並且授予其行使對被管理者專業 上督導與稽查管制並同時賦予裁處罰責職權,今被上訴人 於4個多月後方以另新製表單替換原始資料顯係難有公信 。
(二)上訴聲明:廢棄原判決、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三、被上訴人答辯及聲明:
(一)答辯要旨:
1、原判決業經實體審究被上訴人所製作之稽查記錄及道濟公 司執行檢測採樣之檢測報告,並認道濟公司檢測方法、過 程及程序並無違誤之處,至於檢測報告中有關排放標準欄 位內誤載粒狀污染物檢測值單位為「0.232g/s」經道濟公 司更正原檢測報告之排放標準欄位粒狀污染物檢測值單位



為「100mg/Nm3」,並未更動上訴人所屬M01製程排放管道 (P001)所排放之粒狀污染物濃度數值258mg/Nm3,遂重 新出具檢測報告,並修改報告編號為FN105W5975-R1,自 屬誤繕項目之更正乙節,業據原審判決闡明在案,然被上 訴人泛稱檢測報告違反文書處理程序、並質疑其可信性, 詎未提出相關事證以證其實,尚難採憑。
2、上訴人上訴理由,無非就原判決所為系爭檢測報告可信性 之論斷、證據取捨及事實認定職權之行使為指摘,然上訴 人僅針對其中所涉及事實部分的爭執,卻未論駁原判決所 涉及法律見解具有原則性之瑕疵,究與法律審的功能與性 質有別,換言之,上訴人上訴理由各節要屬就原判決取捨 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為指摘,並就原審已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亦無原則重要性,尚不足指摘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處,其上訴要難謂合法,故而,「事實認定乃事實 審法院之職權,苟其事實之認定符合證據法則,縱其證據 之取捨與當事人所希冀者不同,致其事實之認定亦異於該 當事人之主張者,亦不得謂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形。 」(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判字第184號判決參照)。 3、上訴理由關於事實部分,上訴人並未提出相關事證以證其 實,而法律見解的部分,亦不足指摘原審判決具有判決違 背法令之處,其主張核屬上訴人主觀見解或臆測,尚難認 其上訴為有理由。
(二)答辯聲明:上訴人之上訴駁回。
四、本院查:
(一)按「(第1項)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排放空氣污染物,應 符合排放標準。(第2項)前項排放標準,由中央主管機 關依特定業別、設施、污染物項目或區域會商有關機關定 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因特殊需要,擬定個別較 嚴之排放標準,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核定之。 」、「公私場所違反第20條第1項……;其違反者為工商 廠、場,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空氣 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56條第1項定有明文。另「自然人 、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央或地方 機關(構)或其他組織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處分機關 並應令該自然人、法人、機關或團體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 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1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之環境講習: …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 處分機關處新臺幣5千元以上罰鍰。」亦為環境教育法第 23條第2款所明定。此外,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2項 授權訂定之排放標準第2條規定:「本標準適用於新設立



或變更、或既存之固定污染源(分別簡稱為新污染源、既 存污染源);其標準如附表一。」其中附表一所訂粒狀污 染物(重量濃度)燃燒過程既存污染源自103年4月30日起 適用標準為l00mg/Nm3。又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75條第2項 授權訂定之公私場所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應處罰鍰額度裁 罰準則(下稱裁罰準則)第3條第1項規定:「違反本法各 處罰條款,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以附表所列之裁罰公式 計算應處罰鍰。」其中附表所列之應處罰鍰計算方式,係 以污染程度(A)、危害程度(B)、污染特性(C)暨罰鍰範圍 計算而得,前述污染特性(C)係指違反本法發生日(含)前 1年內違反相同條款累積次數,累積次數應以實際處罰次 數為判定標準。
(二)經查,被上訴人原處分係以其105年10月19日會同檢測機 構道濟公司至上訴人處所稽查,嗣經道濟公司出具之R1檢 測報告認上訴人排放管道粒狀污染物濃度值為258mg/Nm3 已超過前揭法定排放標準,經給予陳述意見後,以上訴人 排放標準未逾300%、排放污染物未具毒性、1年內第1次 違規為由,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0條第1項、第56條第1項 、環境教育法第23條第2款、裁罰準則等規定,裁處其罰 鍰10萬元及環境講習2小時。而上訴人認原判決維持原處 分合法之理由違背法令,無非係以被上訴人於原審提出之 道濟公司出具之原始檢測報告並未蓋用公司章、未具體表 明作廢日期等瑕疵而非真實,是以道濟公司縱經環檢所認 證為合格之檢測機構,但非謂其出具之檢測報告即無錯誤 可言,更無論其檢測報告遲至稽查後將近4月始完成,要 難採信等語為其主要論據,並要求再行調查道濟公司出具 之原始檢測報告之正確性云云。
(三)惟按「(第1項)行政罰之裁處權,因3年期間之經過而消 滅。(第2項)前項期間,自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 了時起算。」為行政罰法第27條第1項、第2項前段所明定 ,此即課予行政機關行使裁處權之時效,換言之,行政機 關只要肯認行為人已具備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應為裁罰之 羈束處分時,則在裁處權行使時效內均得為之,必待時效 經過後其裁處權始當然消滅。今查,被上訴人作成本件原 處分自係肯認道濟公司出具之R1檢測報告之真正,經審認 上訴人確有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之違規行為,隨即於稽查 其違規行為後1年內予以裁處。嗣因上訴人於原審爭執道 濟公司出具之R1檢測報告於稽查後近4月餘始作成而有變 造嫌疑,被上訴人乃辯以道濟公司早於105年11月7日即檢 具原始檢測報告及告知上訴人排放粒狀污染物濃度超出標



準(校正值為258mg/Nm3)之事,但因該報告記載之法定 排放標準有誤,其為確保檢測報告之完善以免衍生爭議, 遂要求道濟公司重新更正檢測報告,導致R1檢測報告遲至 106年2月間始行完成等語,有被上訴人於原審提出之答辯 狀及其提出道濟公司出具之R1檢測報告全文一份及原始檢 測報告節本一份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74頁背面、第98至 124頁)。由是觀之,被上訴人於原審所以提出道濟公司 出具之原始檢測報告節本,僅是用以說明道濟公司出具之 R1檢測報告並無延滯作業程序或變造情事,而原判決亦係 審酌上開二份檢測報告記載之差異及現場稽查時上訴人在 場員工孫錦鳳證述之稽查情節後,肯認道濟公司之檢測程 序並無違失且R1檢測報告並非虛構,進而判斷被上訴人依 據R1檢測報告所作成之原處分並無違法瑕疵可指。依此, 道濟公司最初於105年11月7日作成之原始檢測報告並非被 上訴人據以舉發及裁罰之依據,姑不論原始檢測報告有無 上訴人所指之製作瑕疵,該項檢測報告均與上訴人是否該 當處罰之構成要件無關。乃上訴意旨指陳原判決未詳查道 濟公司原始檢測報告之真正,要求調查該項事證,並再次 爭執道濟公司遲至稽查後近4月餘始出具R1檢測報告顯非 可採云云,或與待證事實無涉,或係重述其在原審業經主 張而為原判決不採之陳詞,爭執原判決違法,即非可採。(四)綜上所述,上訴人之主張均無可採。原判決駁回上訴人於 原審之訴,經核其認事用法並無違誤,且已明確論述其事 實認定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並無判決不適用法規之情 事。上訴論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6條之2第 3項、第255條第1項、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7  年  6  月  15  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蘇 秋 津
法官 曾 宏 揚
法官 林 彥 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6   月  13  日
               書記官 謝 廉 縈

1/1頁


參考資料
東昇紙器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道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環佑實業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佑實業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