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他字,102年度,17號
TPDM,102,他,17,20160617,1

1/1頁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2年度他字第1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盧素珍
選任辯護人 吳嘉榮律師
被   告 連尤菁
選任辯護人 廖信憲律師
被   告 王明道
選任辯護人 劉興源律師
      林詮勝律師
被   告 高麗萍
選任辯護人 賴俊榮律師
      蔡文玉律師
上開被告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100
年度上重訴字第23號)撤銷本院第一審判決(97年重訴字第9號
、98年度重訴字第30號)後發回本院,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停止審判。
理 由
一、上列被告等與同案被告蘇維成等共25人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 等案件,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98年9 月30日提起公訴(96年度偵字第24144號、97年度偵字第395 號、第163號)及追加起訴(98年度偵緝字第2207號、第 2208號)與移送併辦(98年度偵字第1309號、第15636號) ,經本院於99年12月31日為第一審判決(97年度重訴字第9 號、98年度重訴字第30號,下稱「原判決」),茲因被告等 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0年度上重訴字第 23號判決(下稱「高院二審判決」)將本院第一審判決撤銷 後,就被告蘇維成等另為判決,而有關被告連尤菁等4人之 犯行,則於判決中表示有部分漏予判決,應由本院補充判決 等語。
二、查高院二審判決意旨,無非係以「…原審判決論處被告盧素 珍犯圖利罪,係就未起訴之柯朝和魏如岩申請案部分,至 於起訴書所起訴之張信朗林明詩侯傳勛等人申請案部分 ,則未予審判甚明」…」等語,認為原審判決就「未起訴」 之柯朝和魏如岩申請案部分屬於「訴外裁判」,就張信朗林明詩侯傳勛等人申請案部分之犯行則應予「補充判決 」;其餘諸如連尤菁漏未判決部分,則認係「134-1號土地 」之「申購」案部分漏未裁判;被告王明道高麗萍則就判 決書「附表七編號00000000000、0000000000之二張傳票」 部分漏未量刑等語。然查:




㈠原判決係就檢察官起訴、追加及併辦意旨,將本案財政部國 有財產局(現已改制為「國有財產署」)前局長蘇維成以下 共15名公務員及峻和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性琦等民眾約10人 (全案被告共25人)以共同涉嫌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等罪名予 以審判。因認為事證明確,且基於本案圖利罪之本質係在利 用公務員職掌之權力與機會,經由商人勾結公務員將所掌管 之國有財產法相關法規予以曲解,藉以圖利第三人使用蠶食 鯨吞手法,逐步將台北市區內精華地段原屬公有非公用土地 ,經由將老舊眷舍收回之機會,利用非法申租、承租、申購 、承購等程序與手段,逐步由民間不法商人取得土地所有權 後建售房地產牟利,獲取驚人之不法利益。故原判決係以被 告等終極目的所取得的「土地」為判決主軸,再就各該土地 之「地號」分別敘述,並依該地號上之眷舍申租、申購、承 購等先後時間,依序說明犯罪過程,此所以在判決理由欄中 ,採取「犯罪之預備」、「犯罪之著手」、「犯罪之實施」 等分段敘述之原因。換言之,原判決係由本件犯罪之整體予 以觀察,從而將起訴事實、追加事實及併辦事實,均視為 本件之集體性犯罪之一部,故有關犯罪之事實與時間均因而 擴張,由原起訴之由台灣省政府移交之土地(131-1、131-2 、132、134、134-1等),擴張於與前揭地號相緊密接連之 由菸酒公賣局移交之土地(62-3、62-4、62-5、62-6、62-7 、62-8、413-1、414、414-1、414-2、414-3等地號);相 關眷舍亦由檢察官原起訴之張信朗林明詩侯傳勛等人所 屬眷舍申請案,擴及於請求併辦之「柯朝和魏如岩等」申 請案部分,此參酌原判決第124頁所列「犯罪過程時序一覽 表」(原判決124-129頁)、理由欄㈤「被告盧素珍與陳官 保與本案之特殊關係」(原判決143-149頁)與「對被告盧 素珍之論罪科刑理由」(原判決178-182頁)等內容即明。 是原判決係以被告盧素珍在「94年8月23日台財產局管字第 094002491號函」簽呈上所擬訂之承辦人意見,本於事中共 犯之法理,認為應就本案自92年8月29日起至95年6月30日止 之圖利罪犯行,依修正前刑法連續犯規定論以一罪,而處以 有期徒刑5年6月,褫奪公權4年(參見原判決「本案被告所 犯罪名及刑度一覽表」編號8)。另就刑法修正後之數罪理 論,認為被告盧素珍就附表編號②-⑦的犯行並未直接參與 故毋庸負責,惟因檢察官係就裁判上一罪關係予以起訴,爰 不另為各該部分無罪之諭知。是綜合上述,原判決就已起訴 之張信朗林明詩侯傳勛等人之眷舍申請案部分,已於連 續犯之「犯罪事實」中予以包括而為判決,並非「漏未判決 」;就移送併辦之柯朝和魏如岩之眷舍申請案部分,則認



為因與起訴部分有裁判上一罪之關係,為起訴效力所及,從 而包括於連續犯之罪刑中予以判決,尚非「訴外裁判」,均 合先敘明。
㈡如前述,依據高院二審判決理由及其判決全文意旨,本件高 院二審判決所以認為原判決有「訴外裁判」或「漏予判決」 情形,係肇因於二件判決之論罪方式觀點不同所致。原判決 係由本件犯罪目的(亦即最後圖利結果)之「土地」出發, 此與檢察官原起訴、追加、併辦之意旨相同;惟高院二審判 決則改從個別之單獨眷舍申請過程予以論述,且將各眷舍之 申租、申購予以分段切割,採修正後刑法數罪理論予以分別 論罪科刑,從而有關原判決對各被告有關「犯罪前準備」階 段之行為均捨而未論,僅就個案申租、申購等公文上之簽見 、批示等行為為論罪之主軸,以致最後於判決中將檢察官「 移送併辦」部分予以退回(從而認為原審判決就移送併辦事 實為訴外裁判);又未注意原判決中已就張信朗林明詩侯傳勛等人申請案部分,已基於連續犯之「事中共犯」法理 予以判決,而誤認「漏未判決」。至於被告連尤菁部分,則 基於上述相同理由,認係「134-1號土地」之「申購」案部 分漏未裁判一節,實則有關134-1地號之申租、申購均已吸 收合併於對被告連尤菁所犯罪刑如附表編號罪名①之連續犯 中,亦非「漏未判決」;其他諸如被告王明道高麗萍有關 「附表七編號00000000000、0000000000二張傳票」,高院 二審判決雖認為「漏未量刑」,然查該2張傳票其實於原判 決附表七中業與其餘3張傳票(編號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並列,且已經原判決以違反商業會計法第71 條第1款規定予以論罪量刑(詳如原判決「本案被告所犯罪 名及刑度一覽表」編號21、22),尚無「漏未量刑」之情形 。因高院二審判決就此部分雖有提示,然並未詳細說明其認 定之具體理由,是該部分究應如何補充量刑,本院亦有確認 與進退兩難之困擾,附此敘明。
三、綜合上述,原判決是否確實有訴外裁判或漏未裁判之情形, 實是取決一、二審合議庭法官對事實認定與法律觀點上之不 同所致。此非待判決確定,實難以定論是否確有補充判決之 必要。蓋若未來有關本案之確定終局裁判設非採取高院二審 判決之論點,則在訴訟繫屬上,原判決有關「漏未裁判」部 分是否仍有「訴之關係」存在,即顯然有疑,設若本院逕依 高院二審判決之諭示遽予補充判決,則極有可能違反一事不 再理原則,而為雙重判決,或即有對於已經判決之事項重為 判決之違法風險。事實上,前揭高院二審判決,業經最高法 院於102年9月4日以102年台上字第3578號判決予以撤銷發回



臺灣高等法院,復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2年上重更一字第6號 繫屬審理中(經查迄今尚未判決)。是該高院二審判決既經 撤銷,上開被告盧素珍連尤菁王明道高麗萍等4人是 否應補充判決或補充量刑,甚至其犯罪是否成立,即應以本 案最後確定之終局判決以為斷,而該案業仍繫屬於臺灣高等 法院審理中,尚未判決確定,本件為免於有「已受請求之事 項未予判決;或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之違法判決風險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95條規定,應於其本案判決確定以前 停止審判,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6 月 1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解怡蕙
法 官 楊台清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周尚諭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6 月 17 日

1/1頁


參考資料
峻和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