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行政),訴字,100年度,724號
TPBA,100,訴,724,20120517,1

1/2頁 下一頁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00年度訴字第724號
101年4 月26日辯論終結
原 告 克莉絲汀娜家飾館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張哲宗(董事)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柯智祥會計師
被 告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
代 表 人 吳自心(局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王小鳳
 史越生
上列當事人間營業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00年2月25
日台財訴字第10000011180 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本件被告代表人於訴訟進行中由陳金鑑變更為周 賢洋,嗣再變更為吳自心,茲據被告現任代表人吳自心依法 具狀向本院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下同)92年5月至93年8月間銷售貨 物,涉嫌未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漏報銷售額計新臺幣(下 同)24,290,821元,案經被告查獲,審理違章成立,初查乃 核定補徵營業稅額1,214,541 元,並就其同時違反稅捐稽徵 法第44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 51條第3 款規定,採擇一從重處罰方式,按所漏稅額1,214, 541 元處3 倍之罰鍰3,643,600 元(計至百元止)。原告不 服,申請復查,經被告99年11月19日財北國稅法一字第0990 234935號復查決定(下稱原處分)駁回後,提起訴願經決定 將原處分關於罰鍰部分撤銷,由被告另為處分,其餘訴願駁 回。原告仍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㈠營業稅法第1 條開宗明義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 或勞務及進口貨物,均應依本法規定課徵加值型或非加值型 之營業稅。」,確定「銷售貨物」、「銷售勞務」及「進口 貨物」為課稅客體,即認定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為營 業稅之課稅標的,因此,若非上述課稅客體之行為,即不發 生課徵營業稅問題。「銷售貨物」、「銷售勞務」及「進口 貨物」行為於發生時課徵營業稅,依營業稅法第32條第1 項 規定:「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應依本法營業人開立銷售



憑證時限表規定之時限,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所 以營業稅法附編有「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各 行業範圍及開立統一發票時限。開立統一發票之成立要件、 時限依法至為明顯。是以統一發票非於成立買賣契約之債權 契約時即應開立,由前述並觀「營業稅法第3 條第1 項『將 貨物之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貨物。』 、營業稅法第32條第1 項:『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應依 本法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之時限,開立統一發票 交付買受人』、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營業人若 屬買賣業,係以『發貨時』為開立憑證時限之營業人。」之 規定自明。本件系爭交易買受人係自原告與臺中市萊禮歐邸 傢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萊禮公司)門市採購系爭交易貨品 ,屬買賣業當無疑義,符合「發貨時」為開立憑證時限之營 業人,亦應無誤。原告是否符合營業稅法規定之納稅義務人 ,被告均未加以證明,違反邏輯認定事實。
㈡本件訴願決定書述及:「有檢舉函、訂貨單、申請開立統一 發票一覽表、訴願人業績統計表等資料影本附原處分機關卷 可稽,經原處分機關查獲,審理違章成立..」。惟: ⒈依檢舉函部分,內容當不利於原告,與原告所證明無銷售   系爭交易者無關。訂貨單部分,猶如前述「統一發票非於   成立買賣契約之債權契約時即應開立」,且訂單之成立非 「銷售貨物」行為之確定,原告轉單等原因均會影響原告 ,符合營業稅法應開立發票之行為、金額等。
⒉再申請開立統一發票一覽表部分,如同訴願決定書所述: 「訴願人(原告)通知萊禮歐邸公司開立統一發票之『申 請開立發票明細一覽表』中製表人為張麗娜君及苗蔚蘭君 (苗蔚蘭君職位是原告總經理及萊禮公司藝術總監),傳 真收件對象為胡靜妙君,經查胡靜妙君為萊禮歐邸公司之 員工..」。此一文件是原告與萊禮公司往來文件,被告以 「申請開立發票明細一覽表」推定原告違反稅法規定,未 見符合營業稅法第3 條第1 項規定之調查。
⒊原告之業績統計表,被告未舉證此表與原告應開立發票之 關連性。蓋統計目的為何?統計對象為誰?是原告?是原 告員工?有無包含萊禮公司可能。金額認定標準為何?茲 假設原告員工門市完成接單,業績金額是訂單標示金額? 若訂單貨品非屬公司貨品,故轉單交由萊禮公司出貨並收 款,試問業績統計表應列金額是多少?原告亦未發現營業 稅法暨相關稅法有依業績統計表確定營業人有納稅義務之 規定。被告逕按業績統計表確定原告應開立而未開立發票 ,實有誤失。綜觀檢舉文件如此完整,如檢舉人綜理原告



事務,為何獨缺原告因交易所應獲取利益之相關文件,若 有相關文件檢舉人為何不提出?
㈢原告與萊禮公司尚有主觀意思及客觀事實應加以闡述:  ⒈原告與萊禮公司是由相同股東及管理者經營:   蔡方正是原告與萊禮公司同一負責人,苗蔚蘭是原告員工  暨實際管理人,蔡、苗2 人是配偶關係,兩人齊心經營, 故從兩人主觀意思可斷定,原告及萊禮公司無一般經濟活  動下,為獲取本身利潤而為買賣之意圖,係以整體兩法人  銷售點進行銷售行為,以系爭交易貨品售予消費者為最大  考量。另從一般經驗法則,若蔡、苗2 人為兩公司增加內 部負擔又無利潤之交易,其動機必遭其他股東(非家族股  東)質疑,是以原告與萊禮公司均以本身勞務或使用權利  等行為無償供對方使用,例如:原告登記地址供萊禮公司  於廣告時使用,及萊禮公司亦對原告員工進行管理,即使  無書面合約,均屬合理。
⒉消費者購買系爭物品非原告所有,系爭交易貨品為萊禮公  司所有,原告與萊禮公司無實質進銷事實:
 被告從未證明系爭交易貨品所有權屬於原告。原告主張系 爭交易貨品所有權為萊禮公司所有,貨物售予消費者後, 貨款亦由萊禮公司收取,依營業稅法第3 條規定,將貨物 之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貨物之規定 ,此時就應由臺中萊禮開立發票予買受人。又參照改制前 行政法院87年7 月份第1 次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及營業 稅法第1 條至第3 條規定意旨,營業稅係消費稅,納稅義 務人為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而財政部91年6 月21日 台財稅字第910453902 號函稱:「○○公司於合作店銷售 之經營型態雖與於百貨公司設專櫃銷售之型態類似,且均 以合約約定按銷售額之一定比率支付佣金,惟該公司於合 作店銷售貨物所得之貨款,係由該公司自行收款,其交易 性質應認屬該公司之銷貨,應由該公司依規定開立統一發 票交付買受人。」,可知原告主張系爭交易納稅主體為萊 禮公司,而非原告,被告不得任意變更。
⒊原告登記營業地址為「臺北市○○路○段17號1 樓」,亦 為萊禮公司在雜誌廣告中所稱之「臺北仁愛店」,此銷售 廣告事實,係針對不特定之對象公告周知,客觀事實相當 明確,應非訴願決定所稱:「依臺北市政府商工登記資料 及原處分機關營業稅稅籍管理資料檔查證結果,系爭92年 5 月至93年8 月銷售貨物期間,並無萊禮歐邸公司臺北仁 愛店營業登記資料可稽,訴願人主張其與萊禮歐邸公司臺 北仁愛店,營業地址同為臺北市○○路○ 段17號1 樓乙節



,尚難採據。」云云即能否定;蓋因萊禮公司或有違反營 業稅法第28條所定:「營業人之總機構及其他固定營業場 所,應於開始營業前,分別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營業登記 。」,卻不能以查無登記資料來否定銷售廣告事實,若為 否定,則同法第45條所定:「營業人未依規定申請營業登 記者,除通知限期補辦外,處1 千元以上1 萬元以下罰鍰 ;逾期仍未補辦者,得連續處罰。」,豈不矛盾。 ⒋被告調查時對於原告員工主觀意思與萊禮公司對原告管理 之客觀事實有下列誤失:⑴忽略苗蔚蘭參與系爭交易,苗 蔚蘭時任原告之總經理,亦是臺中萊禮任命之藝術總監; ⑵忽略經由臺中萊禮之傳真文件,原告之員工簽名於其上 ,顯示原告員工亦接受臺中萊禮指揮管理且原告無異議之 事實;⑶忽略原告員工行銷準備作業時知曉原告與臺中萊 禮之關係、銷售物品之區別;⑷忽略原告員工知其銷售臺 中萊禮貨品亦為其工作內容之事實。因此,被告以系爭交 易為原告員工,進而認定系爭交易必屬原告銷售行為,違 反民法第98條「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真意」之規定。 ⒌原告及萊禮公司為本身銷售貨品之正確記載,區分貨品銷 售,並各自按銷售貨品開立統一發票予消費者,而原告營 業登記項目包含家具之批發零售業及室內裝飾品等。行政 機關核准原告辦理營業登記及領用統一發票購買證等行為 ,係針對原告經營事業之準備程序所為,就其後之商業行 為不生定性法律效果。原告是否有銷售系爭貨品行為,仍 應以主觀意思及客觀事實認定,原告若無進貨以供銷售系 爭交易貨品之意願,僅藉由實務上之轉單方式為之,當無 開立發票之必要,原告無進貨銷售,自不能反成為虛開發 票之違法者。
⒍原告無跳開發票之動機,蓋跳開發票係公司為獲取營業利 潤規避稅負,而要求供應商直接開立發票予消費者。惟原 告在系爭交易中,營業稅已由萊禮公司如實申報,營利事 業所得稅亦由該公司繳納,股東之營利所得亦因原告與萊 禮公司股東成員相同,而無分散效果,在政府稅收無減之 情形下,原告無跳開發票以逃漏稅負之目的。
⒎檢舉文件中所提出之報價單、訂貨單及申請開立銷售發票 明細一覽表等文件,被告不能以之判斷為原告應補徵營業 稅之證據:因為憑證是記帳依據,帳冊則為課稅之依據, 原始憑證之製給、取得及保存,關係至為重大,企業經營 產生之文件何其多,一般而言,兩法人各自為經濟利益而 為交易並記錄進而成為對外請款、對內入帳之依據。系爭 交易貨品非原告所有,價金非原告收取,原告從無請求系



爭交易利潤分配之主觀意思,被告於調查時,始終未證明 原告於系爭期間,所有系爭交易有向萊禮公司請求利益分 配之證據,所以檢舉文件是否可認為原告應記帳、應納稅 之原始憑證,實有疑問。又系爭交易紀錄為原告所製,其 目的係彙整並告知萊禮公司銷售結果,而本件訴願決定對 此亦稱:「訴願人(原告)通知萊禮歐邸公司開立統一發 票之『申請開立發票明細一覽表』..」及「..交易人(消 費者)係依訴願人(原告)要求將貨款匯入萊禮歐邸公司 帳戶」等語,可見屬於原告記帳憑證範圍,被告以此作為 補稅證據,違反邏輯,認定違誤。
⒏由此上述可知,本件銷售貨物之交易發生,該貨物所有權 為萊禮公司所有,於雜誌廣告中宣傳臺北仁愛店等地為銷 售地點,交易過程亦由原告告知客戶相對價金匯入萊禮公 司帳戶,交易過程有萊禮公司員工,即苗蔚蘭參與,交易 資訊由原告員工製表告知萊禮公司開立發票,並由萊禮公 司運送給消費者,貨款實由萊禮公司收齊,原告未向該公 司索取銷售貨品利潤,無買入及銷售主觀意思及客觀事實 甚明。
㈣對於被告答辯之陳述:
⒈被告引用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臺中市分局(下稱臺中   市分局)移送函(原處分卷一第99頁)第4 項:「..又臺   北市國稅局既認定此為克莉絲汀銷售額,故應為萊禮公司 銷貨與克莉絲汀娜,再由克莉絲汀娜銷售予買受人..」, 可知臺中市分局查核結果係根據被告查核而來,認定萊禮 公司漏開銷項發票,並無其他證據可認定原告漏進、漏銷 ,此互為引用,進而認定原告及萊禮公司逃漏稅之查核方 法,對原告不公。
⒉被告認定原告匯款是進貨款一節有誤:依被告整理資料, 認定原告將款項匯予萊禮公司,故認定匯款是原告向該公 司進貨價款,此查核結果並無實際證據,僅係推論及引用 臺中市分局查核結果,其中矛盾如下:⑴如果是進貨款, 在原告與臺萊禮公司間無債權債務關係,原告在銷貨時應 先行收下銷貨款,何以由原告告知消費者將款項匯予萊禮 公司;⑵被告整理資金流程既然如此詳盡,何以未見萊禮 公司匯給原告相關利潤證據?⑶被告查核時,此匯款若為 進貨款,則原告毛利將高達50% ,依同業利潤標準是否合 理?
⒊被告針對消費者約談,其約談僅提示原告營業地址,忽視 萊禮公司在廣告中載明臺北同址營業之證據,則該約談筆 錄所載與事實失之千里,對原告有失公允。




⒋被告處分過程中之便箋載:「..惟按中區國稅局台中市分 局的談話筆錄,克莉公司曾於92至93年間取得萊禮公司的 進項發票,表示當時『因以萊禮歐邸名義進口布品,只好 原價開給克莉絲汀娜發票,無價差行為,公司因此多損失 5%營業稅』,由此可知,貨物實由萊禮公司進口後銷售予 克莉公司,再由克莉公司銷售與買受人,故應由萊禮公司 開立發票予克莉公司,再由克莉公司開立發票予買受人.. 」(見原處分卷一第196 頁),此所述內容,是該談話筆 錄係在原告專營布品品牌,萊禮公司專營家具飾品品牌之 前提下,表達系爭交易之家具飾品部份無內部轉售之需, 不料被告卻將之從布品擴大至系爭交易家具飾品,進而視 為漏稅動機,顯有違誤。此部分再分析如下:⑴若貨物尚 無售予消費者,在同一股東組成及同一負責人,苗蔚蘭是 原告之員工、實際管理人。蔡、苗二人是配偶關係情形下 ,為何要進行內部無意義之轉售,轉銷只是增加有形及無 形成本,以管理角度不會有此行為。⑵若貨物已售予消費 者,萊禮公司在臺北仁愛店雖無營業登記,確有廣告周知 臺北營業地點之事實存在,因此,萊禮公司進貨,在臺北 銷售,向消費者收款,均由萊禮公司完成,何以須由原告 進貨再銷售?另證人苗蔚蘭在本件調查庭中,亦證明系爭 交易兩家公司之間無買賣行為。
⒌原告無故意或過失:故意者應是以非法及合法形式逃避納 稅義務;過失者以誤觸法網形容當可。原告與萊禮公司是 同一股東及負責人,系爭交易納稅義務無實質移轉,當無 故意情形。被告以原告有銷售行為、漏開發票而進行裁處 ,而原告依營業稅法,不符合法令。因營業稅法第3 條規 定「將貨物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貨 物。」,依苗蔚蘭證述,原告員工從無向萊禮公司進貨情 事,而價金亦由萊禮公司直接收取,是以原告從無將貨物 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無漏開發票之過失。 ⒍本件2 位證人苗蔚蘭、張麗娜均由被告聲請傳喚,而其2 人亦已證明原告與萊禮公司無買賣行為,文件有共用情形 ,故被告所有主張不合事實,無法成立。被告經由檢舉人 的當年情緒檢舉,再經由證人現在理性證言,實不該堅持 當初推論、認定、裁處。
⒎被告謂本件有重新調查之需,顯示被告亦自認原調查有不 確實處:被告於100 年12月20日財北國稅法一字第100025 1514號要求原告提供92、93年全部帳簿憑證及銷項發票存 根供核,並說明本件有重新調查之需。原告認為,若被告 認為本件有重新調查之需,則原調查即有不確實處。依改



制前行政法院39年判字第2 號判例「行政官署對人民有所 處罰,必確實證明其違法之事實,倘不能確實證明違法事 實之存在,其處罰即不能認為合法。」意旨,是以原告主 張,被告既然自認本案有重新調查之需,顯見原調查有不 能確實證明原告有違法事實存在,故原告請鈞院依行政訴 訟法第192 條:「各種獨立之攻擊或防禦方法,達於可為 裁判之程度者,行政法院得為中間判決..」,考量本件是 否有可為裁判程度,並撤銷訴願、復查決定及原處分。 ⒏原告整理兩公司之92-93 年度發票分類表(本院卷第190- 191 頁)與被告所整理萊禮公司92年9-10月間開立發票明 細表(原處分卷一第67頁)比較,原告主張萊禮公司進貨 比例與本件系爭交易無關,因為原告向該公司貨部分均有 申報,但不代表系爭交易係向萊禮公司進貨。依改制前行 政法院75年判字第309 號、61年判字第70號及62年判字第 402 號判例均揭示,認定事實須憑證據,為訴訟事件適用 之共通原則,違法事實之認定不能僅憑推測作為裁判基礎 等意旨。故本件交易貨物所有權移轉須就事實認定,而事 實認定須憑證據,不能僅以推測之詞予人處罰,被告以該 進貨比例推定原告有向萊禮公司購買系爭交易貨品,於法 未合。
㈤依法論法,原告認為被告在認定原告漏開發票時,應查明原 告符合營業稅法第3 條規定之事實及證據。就主觀意思言, 原告與萊禮公司均自陳就系爭交易無進、銷之意,證人苗蔚 蘭做證亦陳述無此事,唯獨被告推論有。就客觀事實言,系 爭交易由萊禮公司主導交易,貨款由原告通知消費者入萊禮 公司帳戶。再就逃稅動機言,因原告與萊禮公司之股東相同 ,課稅義務無實質移轉效果,若有逃稅動機,於理不合。就 有無過失言,系爭交易原告自認無進貨、無銷售、無收款, 無符合法令應開發票,何以有過失?原告就檢舉文件及證人 證詞再次補充陳述:
⒈檢舉文件「客戶訂單」部分:
 ⑴證人苗蔚蘭於100 年10月13日作證指出:「..而所有的  訂單都要傳真給總公司,才能成立訂單,如果沒有傳真  ,那就變成是我們私下買賣,客戶的訂單就不會成立,  所以所有的訂單一定會傳真給總公司..」。 ⑵原告認為:①苗蔚蘭所稱「總公司」就是萊禮公司,②  苗蔚蘭稱如果沒有傳真,客戶訂單即不會成立,並謂訂  單需傳真到萊禮公司才能成立,就表示客戶訂單在交付  予萊禮公司之前,原告不認為客戶訂單是成立的,透過  傳真交給萊禮公司後,客戶訂單才成立,所以萊禮公司



 對客戶訂單擁有處分權。又依民法第761 條、第765 條  規定,原告給予未成立的客戶訂單行為在先,萊禮公司  使客戶訂單成立行為在後,因之,客戶訂單的所有權屬  於萊禮公司,已不屬原告,被告不應以檢舉文件「客戶  訂單」認定原告應開立銷售發票或主張原告漏開發票。 ⒉檢舉文件「申請開立銷售發票明細一覽表」部分:   ⑴證人苗蔚蘭於101 年2 月15日至被告處所製作談話筆錄  內容第6 點載:「被告問:『請問台端在原告任職期間  ,是否有看到萊禮公司的發票放在店內供使用。』,苗  蔚蘭回答:『據我的了解是沒有,如果有的話,克莉絲  汀娜的銷售發票就不會出現有銷售時鐘、傢俱(沙發)  、立燈等品名的發票。並且如果萊禮公司的發票有放在  臺北,我們就不用傳真開立發票明細表給臺中,所以我  們銷售的訂單都是由臺中萊禮公司決定如何開立發票,  克莉絲汀娜店內沒有萊禮的發票,也沒有萊禮公司的員  工。』」。
⑵原告認為:①「開立發票明細表」就是檢舉文件中的「  申請開立銷售發票明細一覽表」。②傳真明細表「給臺  中」是指傳真「給萊禮公司」。③依苗蔚蘭所言,原告  因萊禮公司發票沒有放在臺北門市,所以原告傳真「發  票明細表」給臺中,由臺中決定如何開立發票。原告的  此一傳真行為,是因為萊禮公司是開立發票的主體,不  是因為原告意圖漏開發票才傳真明細表。被告認為傳真  明細表一事為漏開發票證據,曲解原告傳真此報表之原  意,被告更不應該以此論定原告有漏開發票行為。 ⒊檢舉文件「業績統計表」部分:
 ⑴本件爭點為檢舉人提供之「業績統計表」,該「業績統  計表」被告認定是原告所執行銷售業績,但該「業績統  計表」是原告及萊禮公司銷售共計。如認定為原告之銷  售,則原告漏稅,如證明該「業績統計表」為原告及萊  禮公司之銷售共計,則被告便不能依「業績統計表」主  張原告漏開發票。
⑵茲說明如下:
 ①面向1.:自原告及萊禮公司日常行政共用表格之物證 (見本院卷第285-287 頁)觀,所有人員亦執行萊禮 公司業務,所以該「業績統計表」有涵蓋萊禮公司之 銷售業績。自廣告宣傳照片(見本院卷第288-290 頁   證據而觀,可證明兩公司共同對外廣告宣傳,證明萊 禮公司對消費者告知在臺北執行業務,有銷售業務的 行為事實。再依萊禮公司各業務人員之操作說明及聲



     明(本院卷第291-293 頁)均表示:「兩家公司實為   一體,與其他分店同事相同業務操作」等語,足以證   明該「業績統計表」是兩家公司共同銷售。  ②面向2.:依證人苗蔚蘭在鈞院調查時稱:「所有營業 收入都進台中萊禮的戶頭..所有款項是由總公司(萊   禮歐邸)撥入的」,即可證明金錢往來是萊禮收授、   銷售屬於萊禮公司;再自從貨品流向而觀,其證詞亦   稱:「..因所有物流、倉庫、貨品都在臺中,所有的 訂單會傳真去臺中,然後臺中才給我們這些貨..」,   即可證明物流、倉庫、貨品等均是萊禮公司所有並執   行,已證明該業績統計亦涵蓋萊禮公司業績;自行政   流程而觀,其證詞亦說明:「我們小姐會將每月訂單   、出貨單寫清楚,然後寄到總公司出貨,發票也由總   公司開..」,原告並無總公司,此處「總公司」就是 萊禮公司,足以證明此處開立發票的主體應是萊禮公 司,依法原告並無開立發票的責任;從業務操作而觀 ,其證稱:「..所有訂單都要傳真給總公司,才能成   立訂單..所以所有的訂單一定會傳真給總公司,訂單 成立後,總公司才會給我們貨」。此處「總公司」就 是萊禮公司。是足以證明該「業績統計表」為兩公司   銷售共同計算單據;從業績獎金辦法(本院卷第297- 300 頁)及證人苗蔚蘭在國稅局談話稱:「..該業績   統計表主要是統計原告業績..以此業績來計算銷售人   員的績效獎金」等語,均顯示原告與萊禮公司業績獎   金是一起計算。
 ③面向3.:原告只有臺北仁愛一家店及5 名員工,證人   苗蔚蘭卻稱「臺中總公司及其他倉儲、會計人員等」   等語,此足以證明其前後證詞矛盾,陳述不實,以致   被告採證與判斷嚴重錯誤。其又自稱是原告總經理非   萊禮公司總經理,無執行萊禮公司業務,但自原告提   出之公告、傳真文件,足以證實苗蔚蘭執行原告及萊   禮公司業務,其證詞不實。公司人員李哲男張麗娜潘玉嬌林貞運等願與證人苗蔚蘭對質。
⒋由被告調查的證據,原告提出實際數據,證明被告的證據 是選擇性、過於狹礙的錯誤採證,不符合比例、公平及公 正的原則:
⑴原告多次表示雖然與萊禮公司同股東、同一經營者及同 樣員工進行業務,但因品牌形象因素,原告以經營布藝 為主,萊禮公司則以傢俱為主。實務上,原告因布藝搭  配傢俱類商品一起銷售是會發生的,但不是多數,被告



 卻將此少數交易狀況,認定萊禮公司所銷售傢俱業績均  為原告所為,認定原告漏開發票。原告另提出原告取得  萊禮公司發票分類比較表等(見本院卷第301-303 頁)  ,其上統計數字即可證明,原告實際進貨及銷售商品,  其中傢俱只佔其中5%,與原告以經營布藝為主的證詞相  符,被告不應以5%的少數交易,忽視原告95% 以經營布  藝為主的交易事實。
⑵被告提出「克莉絲汀娜銷售布藝商品,萊禮開發票明細  表」(見本院卷第255 頁)中指摘系爭交易期間有36筆  交易係萊禮公司銷售布藝商品並開立發票及收取價款,  與原告主張萊禮公司以經營家具、傢飾類商品為主的交  易事實不符。又原告審視被告提出之「92年克莉絲汀娜 業績表、銷貨發票、進貨發票比較表」(見本院卷第25 7-258 頁),顯示系爭交易期間累計訂單筆數達684 筆  (92年5 月至12月計305 筆,93年1 月至8 月計379 筆  ),此36筆交易僅占684 筆的5%,況證人張麗娜對此問  題,已作證回答。被告以少數交易情況,指摘原告主張  與事實不符,實有不公。
⑶被告提出之「克莉絲汀娜銷售貨開立發票與收款戶不符  表」(見本院卷第256 頁),指摘系爭交易期間有18筆  交易係原告銷售貨物開立發票與收款戶不符。惟原告認  為系爭交易期間累計訂單筆數達684 筆,此18筆交易僅 占684 筆不到3%,被告以此凸顯原告「誰開發票誰收款 」的主張與事實不符,唯原告欲反問被告,若由被告經 營,實務操作是否能如原告主張,百分百絕對相同、不 容半點特殊情形?被告以少數交易忽略原告主張的多數 交易事實,並指控原告主張與事實不符,進而認定原告 漏開發票,實不公平亦不公正。此外,原告從萊禮公司 買入布藝商品時,實務上操作均依法辦理索取進項發票 、銷售時也開立發票。原告本於依法辦理的報稅事項, 被告不能因該資料顯示原告買入布藝商品大部分(約76 % )的進貨對象是萊禮公司,就認定萊禮公司於臺北仁 愛店(即原告登記地址)銷售傢俱的業績就是原告買入 的傢俱、就是未依規定取得萊禮公司發票。平心而論, 原告無銷售傢俱之意,萊禮公司於臺北仁愛店有銷售傢 俱之實,即使被告自己或者其所輔導的商家,被告應該 也不會如此要求重疊開立發票才是。
⒌被告只因有檢舉信函便指控原告違法。從不正視其檢舉人 的證詞真實性。原告提出上述證物及證人,可證明檢舉人 不實。另從法律面程序邏輯,亦證明該系爭業績統計是原



告及萊禮公司共同計算之用。萊禮公司雖在臺北應徵工作 人員、作廣告並銷售,然也就其銷售部分在稅籍地開立發 票,充其量被告只能說萊禮公司應在臺北設立稅籍,不能 說萊禮公司跳開發票及原告有漏開發票的行為。原告無漏 開發票的意圖與動機,被告為錯誤採證與認定等語;並聲 明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不利於原告部分均撤銷。
四、被告答辯略以:
㈠我國現行加值型營業稅係就各個銷售階段之加值額分別予以 課稅之多階段銷售稅,主要依據該銷售契約之銷售額,按規 定稅率計算應納營業稅,各銷售階段之營業人皆為營業稅之 納稅義務人。本件依臺北市政府商工登記資料及被告營業稅 稅籍管理資料檔查證結果,系爭92年5 月至93年8 月銷售貨 物期間,並無萊禮公司臺北仁愛店營業登記資料可稽,原告 主張其與萊禮公司臺北市仁愛店,營業地址同為臺北市○○ 路○ 段17號1 樓一節,尚難採據。
㈡原告與萊禮公司各為獨立人格之法人,依營業稅法第32條第 1 項前段、第35條第1 項規定,兩家對外營業時,應保持足 以正確計算銷售額及營利事所得額之帳簿憑證及會計紀錄, 此與兩家公司是否具有相同之負責人及股東無涉,無依不同 商品別分別開立不同公司之統一發票予消費者之規定。況依 卷附經濟部商工登記資料公示查詢系統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 所示,原告營業項目包含家具之批發零售業及室內裝飾品等 ,是原告主張於銷售家具、家飾時,即開立萊禮公司統一發 票云云,自難採據。次按營業稅稽徵主要以銷售契約為據, 已如前述;本件依被告調查結果,系爭交易地點為原告營業 地址,其「報價單、訂貨單」為原告所有,訂購單之賣方載 明係由原告之員工苗蔚蘭等5 人所簽認,另原告通知臺中萊 禮公司開立統一發票之申請開立銷售發票明細一覽表,則載 明製表人為原告之員工張麗娜及苗蔚蘭,傳真收件對象則為 臺中萊禮公司之員工胡靜妙;又依卷附交易人賴秀真(布藝 軒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等人赴被告製作之談話筆錄所示, 渠等均係與原告員工苗蔚蘭、張麗娜林博賢等人接洽完成 系爭交易,顯見原告與布藝軒國際有限公司等之銷售契約已 為合意,況原告與臺中萊禮公司具相同負責人及股東,是本 件交易人雖依原告要求將貨款匯入臺中萊禮公司帳戶,惟依 據相關事證,原告為系爭交易之實際銷貨者,從而被告認定 原告銷售貨物,未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致漏報銷售額,乃 依首揭規定,補徵營業稅額1,214,541 元,並無不合。 ㈢依原告訂貨單所示,訂貨單係原告銷售人員接受客戶訂購商 品時所製作,原告銷售之貨物不限於布藝商品,亦包括傢飾



、傢俱類等商品,業績統計表是依據原告訂貨單編製而成, 且為計算原告銷售人員業績獎金之依據。是依據前揭規定, 原告為銷售貨物之營業人,即為營業稅法所定之納稅義務人 。又「克莉絲汀娜業績統計表」既為紀錄原告銷售之每筆交 易,其總額即為原告銷售貨物之總數,被告依據原告訂貨單 、業績統計表總額,減原告自行已申報之銷售額,計算原告 本次漏報銷售額24,290,821元,補徵營業稅1,214,541 元, 於法有據,並無不合。又該業績統計表無明確證據顯示係屬 原告及臺中萊禮公司所共有,原告主張該業績統計表是2 家 公司之銷售共計,未提出合理之證據以實其說,自不可採。 ㈣原告就被告提出之附表,認為被告核課其補稅係選擇性錯誤 採證,不符比例、公平及公正原則一節,說明如下: ⒈原告自復查階段開始即維持一貫主張,原告與萊禮公司為  區隔品牌行銷,由原告銷售布藝商品、萊禮公司銷售傢飾  、傢俱商品,且原告銷售布藝商品所收貨款即入原告銀行  存款帳戶,由原告開立發票,銷售傢飾、傢俱類商品所收  貨款即入萊禮公司銀行存款帳戶,由萊禮公司開立發票。  惟經被告查驗訂貨單、收款明細單、申請開立發票明細表  及業績統計表等資料,發現多筆訂單並非如原告所言,有  原告銷售布藝商品、由萊禮公司開立發票,或原告銷售貨  物,貨款入原告銀行存款帳戶,卻由萊禮公司開立發票之  情形,被告列舉少許筆數,可證明原告說詞與事實不符。 ⒉被告於答辯狀所提出之附表,目的是為證明原告實際開立  之發票張數及實際申報之銷售額相較於業績統計表之總筆  數與總金額明顯偏低,原告蓄意逃漏稅的意圖明顯。同時  可證原告自知營業稅未據實申報進銷項,卻於101 年4 月  15日提出陳述函時,仍引用不實之數據(並刻意以發票張  數取代金額來計算、刻意將傢飾類與傢俱類分開,以降低  比例)編製附件F1(取自萊禮公司發票進項比較表,本院 卷第301 頁)及F2(原告開立銷售發票分類比較表,本院 卷第302 頁)2 張報表,是企圖捏造不實比例、掩飾其逃 漏稅之事實,並誣指被告認定其漏開發票為不符比例、公  平、公正原則。是原告種種說詞皆係模糊焦點,假借不實  數據合理化其違背法令行為,掩飾其逃漏稅的事實。依原  告於案關期間自行申報取自萊禮公司之進項發票所載,除  布藝商品外,亦包含有多筆傢俱、家飾類商品,即可證明  貨物所有權已由萊禮公司移轉予原告,原告堅稱傢俱類商  品貨物所有權仍屬萊禮公司,未移轉予原告,實屬無據。 ㈤被告人員調查後之證據,可認係原告與他人交易: ⒈被告於99年5 月間分別約談布藝軒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賴



   秀真、居昶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嚴丁旺之配 偶李斐秀、有富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職員謝陽美、優樂 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秀香、雅筑傢飾有限公司負責 人張淑貞之配偶林鴻川活邑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鈺珍 等6 人至被告辦公處所製作談話筆錄,該6 人皆聲稱92、 93年間與原告有交易,交易地點係於臺北市○○路○段17 號,原告要求該等公司支付購貨款時;若以支票付款,支 票抬頭必須註明「萊禮歐邸傢飾股份有限公司」,若以匯 款方式付款,匯入臺灣土地銀行仁愛分行戶名「萊禮歐邸 傢飾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再由原告持臺 中萊禮公司所開立之統一發票交付與該等公司,惟所有之 買賣行為皆係與原告交易,有該6 人與原告所簽定之訂貨 單或訂購單及原告向該等客戶所簽發之3 紙請款單可稽。 ⒉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為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所明定,依行政訴訟法第136 條規定,上開規定於行政訴訟程序所準用。是原告主張於 本件並無漏報銷售行為,全係萊禮公司之銷售行為,並主 張貨款係由臺中萊禮公司收取,所銷售之貨物係由萊禮公 司進口,原告既未收取貨款,又無貨物可供銷售,何來漏 報銷售行為?惟就該項主張原告應提供萊禮公司與各買受

1/2頁 下一頁


參考資料
居昶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萊禮歐邸傢飾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有富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克莉絲汀娜家飾館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布藝軒國際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雅筑傢飾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活邑實業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雅筑傢飾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