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上訴字,106年度,396號
TPHM,106,上訴,396,20170630,1

1/2頁 下一頁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06年度上訴字第39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江清榮
上列上訴人因犯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
第116 號,中華民國105年12月30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425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經本院審理結果,認第一審以被告犯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 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二十條第二項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 累犯,處有期徒刑八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二萬二千 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 價額。經核原判決認事用法、量刑及均無不當,沒收之宣告 亦稱合法妥適,應予維持,並引用第一審判決書記載之事實 、證據及理由(如附件)。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被告江清榮坦承詐欺取財犯行,惟 否認有行使偽造準私文書之犯行。被告係於民國一0四年間 因當時缺錢,得知報紙上刊有買車換現金之廣告,遂與該刊 登廣告之人見面,並交付其設於台中郵局何厝分局之存簿封 面影本,該刊登廣告之人將一些資料放在袋中交予被告,其 未曾看過就直接交予業務員黃榮捷,其並不知該存簿內頁影 本係偽造不實,又被告係當面交付上述資料予黃榮捷,而非 如黃榮捷所述係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傳送,是原判決認 被告所犯係偽造準私文書罪,於法不合;且原審判決量刑過 重,爰提起上訴等語。
三、按刑法對於故意有兩種規定,首先刑法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 為故意」;第二項另規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 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學說 多稱前者為「直接故意」或「確定故意」;後者為「間接故 意」、「不確定故意」或「未必故意」。至不論學說或實務 分析故意之要素,均認為故意包括「知」與「意」的要素, 刑法第十三條第一項所謂「明知」、第二項所謂「預見其發 生」,均屬知的要素。而刑法第十三條第一項所謂「有意使 其發生」、第二項所謂「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則均屬 於意的要素。本院以為,「故意」的構成應僅以行為人對於 犯罪事實的認知為要件。亦即具備「知」(即學說常使用之 「預見」)的要素即足,所謂的「有意使其發生」,毋寧即



係闡明「知」的要素,蓋「知情行為永遠不違背其本意」, 亦即高度的「知」與「意」,雖學說及實務通稱為直接故意 ,而將其當作故意的「定義」,惟所謂定義必須是包含充分 及必要條件,從必要條件觀之,既然刑法第十三條第二項將 較低度的「知」與「意」亦作為故意的要件,就沒有理由反 而將高度的知與高度的意當作故意的要件,因而我國刑法對 於故意的定義應該是在刑法第十三條第二項,而非第一項( 黃榮堅教授同此見解,參見所著,刑法解題-關於故意及過 失,收錄於氏著,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一九九五年六月, 初版,第一頁《第三十一頁》以下)。簡言之,所謂的直接 故意,嚴格說來,既然行為人有意使其發生,是屬於行為人 所追求的目的狀態,而不僅僅是中間目的或最後目的的附帶 結果而已,此種故意應該是「意圖」故意,即最強度的故意 ,根本上放棄直接或間接故意的區分法,以刑法第十三條第 二項作為故意的定義,且重點在於「知」的要素,即以「預 見」為準(參見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二00六年九 月,三版,第四三七頁以下,黃教授尚認為所謂「違背其本 意」的概念,違背刑法規範之基本意義,進而主張刑法第十 三條關於故意的規定應改弦易張,重新規定)。從而,是否 具有故意,應以行為人是否「預見」犯罪事實構成要件的實 現,至於究竟有無預見,必須經由推論的過程才能得出結論 ,依據已存在的事實及證據,來推論行為人對於事實的發生 是否預見,且此處的預見應以有「預見可能性」為前提,而 決定有無預見可能性的因素包括「知識」及「用心」,蓋無 知不是刑罰的對象,而在行為人已具備足夠知識的前提下, 即應以法律所設想之一般智識謹慎者的狀態,用以判斷行為 人對於侵害事實的發生是否具備足夠的預見可能性,換言之 ,以刑罰的威嚇使行為時之行為人提高用心,而動用其既有 之知識去預見侵害事實的發生,而產生迴避的動機及行為, ,尤其在刑法第十三條第二項仍有「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 」之文字下,至少應參考學說上的「防果理論」標準,除非 行為人以實際的行動顯示其避免法益侵害結果發生的意願( 亦即行為人之行為目的就是為保護法益免於侵害),否則, 祇要行為人認識構成要件事實發生之可能性,行為人的行為 即是出於故意。又預見(可能性)之標準,本院仍採通說主 張兼顧主、客觀標準的折衷說,亦即以一般人的注意能力為 判斷標準,兼顧行為人個人的注意能力為上限,亦即行為人 個人注意能力超過一般人之注意能力時,以一般人注意能力 作為判斷預見可能性之標準;行為人個人注意能力不及一般 人注意能力時,以行為人個人注意能力為判斷預見可能性之



標準。從實證上(或說統計學)的角度,是否預見的判斷, 也建立在對於相同事實觀察的統計數字基礎上,當愈多相同 條件者處於行為人行為當時的情形下,得預見事實的發生, 即愈能判斷行為人有預見的故意;而判斷是否預見,更須依 據行為人的智識、經驗,例如行為人的社會年齡、生活經驗 、教育程度,以及行為時的精神狀態等,綜合判斷推論行為 人是否預見。
四、被告就偽造及行使內容不實之系爭帳戶存簿內頁資料有所認 識,並將該刊登廣告之人所為偽造行為視為自己的行為而支 配,而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
(一)按我國偽造文書罪之立法,係兼採有形偽造(形式偽造) 及無形偽造(實質偽造)兩種,前者係指無制作權,而冒 用他人名義制作內容不實之文書;後者則指有制作權人, 以自己名義制作內容不實之文書,亦包括不論制作人是否 有權,只要內容虛偽不實即已足在內。刑法第二百一十條 之偽造私文書罪係採有形偽造之觀念,原則上重在無制作 權人不得制作內容不實之文書,且有「足以生損害於公眾 或他人者」之要件。而所謂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祇 須他人有可受法律保護之利益,因而足受損害之虞為已足 ,不以實際上發生損害為必要。
(二)查被告江清榮坦承並無意願更無資力購買系爭汽車,是看 報紙「買車換現金」之廣告,接受刊登廣告之人的作法, 以代價二萬二千元,以其名義出面詐騙告訴人公司交付系 爭汽車財產之詐欺取財犯行。被告於偵查中亦自承(略以 ):「將包括裝有現金及存簿資料交給告訴人公司營業所 人員時,有說自己月薪七萬元,但實際上沒有這麼多,只 有兩萬多元且不固定,當時亦無存款,也沒告訴告訴人公 司人員存款有多少。對方看過我的存簿內頁,並要我影印 封面就好,說過幾天會給我內頁資料,過幾天就連我的封 面及內頁資料一起給我,但我沒看,只要求我去購車並給 我資料」等語(參見偵查他字卷第四十八頁)。依原審函 查證據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中郵局函文所檢附客戶歷 史交易清單(見原審卷第一六四頁),被告所使用系爭帳 號於其申辦本件汽車貸款時(即一0四年十月間),非但 無任何薪資轉帳存入情形,且存款餘額亦僅數百餘元,因 而被告於交付系爭帳號存簿時,被告及該刊登廣告之人均 知悉該帳號存款餘額僅約數百元,此所以該刊登廣告之人 僅要求被告提出存簿封面影本即可,並告知被告過幾天會 再提供存簿內頁資料之故,所謂「過幾天再提供內頁資料 」給被告等語,就是告知會提供內容為不實,必須與被告



所誆稱月薪七萬元之薪資轉帳資料相符的內頁明細之意, 被告為具通常智識之人,不可能不明白其意,從而對於該 刊登廣告之人取得存簿封面後,勢必將虛偽製作用以表徵 被告有每月收入七萬元之內頁明細,自能預見,亦不違反 其本意,而有將該人偽造行為視為自己行為亦不反對之意 ,基於共犯支配理論,被告不須為實際實施偽造行為之人 ,只要容許且有視為自己的行為而共同參與之意即足。且 過幾天該人交付被告裝有上述偽造資料之袋中,即使如被 告所辯,其並未打開來看,就直接交付予業務員黃榮捷, 亦無礙於被告對袋子內裝有偽造內頁明細文書的認識及預 見,並積極將之交付業務員而行使。是被告與該刊登廣告 之人,就偽造不實存簿內頁資料及行使該偽造文書,有犯 意聯絡及行為分擔。被告一再拘泥於其未實際偽造上述文 書,但並非所有犯罪行為都要自己親力為之,正如交付上 述偽造私文書予業務員的行為,亦非該刊登廣告者所為, 而係被告一人交付,但該人對於行使行為因有認識、知情 且容任其發生,其同樣要與被告共同擔負共同正犯之責, 是一樣的道理。是不能以被告未親見袋內偽造文書,即能 脫免刑責,且事實上,依證人黃榮捷所述,也沒有人親見 該偽造之內頁明細,而是見到通訊軟體「LINE」所傳遞之 文書畫面,此詳見後述。
五、就被告以「LINE」傳遞上述偽造文書資料部分(一)按錄音、錄影或電磁紀錄,藉機器或電腦之處理所顯示之 聲音、影像或符號,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亦以文 書論,刑法第二百二十條條第二項定有明文。又行為人主 觀上係以偽作真之意思,將該偽造準文書置於可能發生文 書功能之狀態下,應認係對偽造準文書之內容有所主張之 行使行為,而認犯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
(二)被告上訴意旨雖以前詞辯稱,其係當面交付系爭帳號之存 簿書面資料予告訴人公司之業務黃榮捷,惟查證人黃榮捷 於原審審理及偵查中均證述(略以):因本件被告有辦理 車輛貸款,被告第二次來時有請被告提供財力證明,因當 時被告未帶存簿,故被告係之後拍攝封面及前述偽造存簿 內頁照片,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傳給介紹人「王先生 」,「王先生」再以同軟體轉傳給我,我收到後就將該資 料包含申請書,整份送件給和潤公司處理,我從未看過系 爭帳戶存簿正本,被告沒有親自拿給我,均係用「LINE」 等語(參見偵查他字卷第八十九至九十頁、訴字卷第一一 一至一二一頁)。而證人即告訴人公司旗下專屬車貸公司 之員工莊壹筌於偵查中證稱(略以):辦理車貸需提供存



簿正本證明薪資轉帳的財力,但被告是提供影本,我們是 另要求他用「LINE」傳存簿照片,並未看到存簿正本等語 (見他字卷第八十七至八十八頁)。是被告辯稱僅交付存 簿書面資料,固屬可信,但所交付者為影本。依被告於偵 查中所坦承(略以):對方看過我的存簿內頁,並要我影 印封面就好,說過幾天會給我內頁資料,過幾天就連我的 封面及內頁資料一起給我,但我沒看,只要求我去購車並 給我資料等語(參見偵查他字卷第四十八頁)。是被告將 其存簿正本存放在該不詳之人處,由該人將其存簿正本拍 照,再透過其通訊軟體「LINE」傳給業務黃榮捷,當屬被 告所得預見而有故意。
(三)綜上所述,即使為其他人將被告前述已偽造完成之系爭帳 號不實存簿內頁拍照為電磁紀錄,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 」傳送予不知情之「王先生」,再由「王先生」轉傳予業 務員黃榮捷,亦均在被告所得預見之範圍內,且被告目的 就在以偽造之薪資轉帳證明購買系爭汽車,是其對此等行 為自有故意。而該電磁紀錄用以表示其提出系爭帳號不實 存簿內頁作為申請汽車貸款其財力證明之意,性質上屬電 磁紀錄,自屬刑法第二百二十條第二項所規定之準文書, 應以文書論。
六、綜上所述,被告主觀上對於該刊登廣告之人取得其所交付之 存簿封面影本後,虛偽製作用以表徵被告與台中何厝郵局間 交易明細之存簿內頁不實資料有所預見,並交付告訴人公司 業務員而有行使之故意,並與之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復 即使為他人將其存簿封面及該不實資料影本拍照轉為電磁紀 錄,以偽作真之意思,透過即時通訊軟體「LINE」間接利用 不知情之「王先生」轉傳此一準文書予黃榮捷,作為其辦理 汽車貸款之財力證明文件,使上述資料翻拍而成之電磁紀錄 發生文書上之功能,亦不影響被告對之有認識及預見。是對 偽造準文書之內容有所主張之行使行為當有故意及犯意連絡 、行為分擔,而認被告所為係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被告係 以一行使行為同時觸犯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及詐欺取財罪, 為想像競合犯,原審依刑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從一重之行使 偽造準私文書罪論處,並論以共同正犯。經核於法並無違誤 ,被告於本院審理時爭執原判決同時判處其行使偽造準私文 書及詐欺取財二罪,應係被告對於法律規定之誤解,附此敘 明。
七、原審量刑並無違法不當部分:
(一)按法官於有罪判決中,究應如何量處罪刑,抑或是否宣告 緩刑等,均為實體法賦予審理法官裁量之刑罰權事項,法



官行使此項裁量權,自得依據個案情節,參諸刑法第五十 七條所定各款犯罪情狀之規定,於該法定刑度範圍內,基 於合義務性之裁量,量處被告罪刑;至是否為緩刑之宣告 ,亦應形式上審究是否符合刑法第七十四條所定前提要件 ,並實質上判斷被告所受之刑,是否有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之情形等要件。質言之,法官為此量刑或緩刑宣告之裁量 權時,除不得逾越法定刑或法定要件外,尚應符合法規範 之體系及目的,遵守一般有效之經驗及論理法則等法原則 ,亦即應兼顧裁量之外部及內部性,如非顯然有裁量逾越 或裁量濫用之違法情事,自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此亦為 最高法院歷年多起判例所宣示之原則(參見最高法院八十 年台非字第四七三號判例、七十五年台上字第七0三三號 判例、七十二年台上字第六六九六號判例、七十二年台上 字第三六四七號判例等)。本院以為,量刑或緩刑宣告與 否之裁量權,乃憲法所保障法官獨立審判之核心,法院行 使此項裁量權,亦非得以任意或自由為之,仍應受一般法 律原理原則之拘束,即仍須符合法律授權之目的、法律秩 序之理念、國民法律感情及一般合法有效之慣例等規範, 尤其應遵守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之意旨,否則即可能構成 裁量濫用之違法(另參見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七 六五五號判決)。亦即如非有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明顯 違法情事,自不得擅加指摘其違法或不當,即使上級法院 對下級法院裁量權之審查,亦應同此標準,此不僅在保障 法官不受任何制度外之不當干涉,更保障法官不受制度內 的異質干涉,此方符憲法第八十條所宣示獨立審判之真義 。
(二)查原審以被告犯行明確,審酌被告有如前述所載之犯罪科 刑及執行之紀錄,及被告時正值壯年,不思以正途取財, 竟與他人共同以行使偽造存簿內頁資料、提供不實就業及 財力之方式詐取財物,所為非是,兼衡和潤公司所受損害 、被告於犯後始終否認犯行,且未能與和潤公司達成和解 或賠償損失之犯後態度、其犯罪之手段、現未婚、以擺攤 為業,月薪約二至三萬元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有 期徒刑八月,經核原審用事認法及量刑並無裁量不當之違 誤,且就宣告沒收或追徵部分亦詳盡調查及闡明理由,足 認原審沒收之宣告亦稱合法妥適。是被告上訴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三條、第三百六十八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曾鳳鈴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6 月 30 日
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靜慧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錢建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行使偽造準私文書部分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1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其餘部分不得上訴。
書記官 許俊鴻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7 月 5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依據法條全文:
刑法第339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刑法第216 條
行使第210 條至第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刑法第210 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220 條
在紙上或物品上之文字、符號、圖畫、照像,依習慣或特約,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關於本章及本章以外各罪,以文書論。
錄音、錄影或電磁紀錄,藉機器或電腦之處理所顯示之聲音、影像或符號,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亦同。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5 年度訴字第116 號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清榮 男 42歲(民國00年0 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桃園市○○路000 巷00號3 樓
居桃園市○○路000 巷00號4 樓之3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5 年度偵字第4250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一、江清榮前因恐嚇等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97年度訴字 第2043號判決各判處有期徒刑11月、11月、11月、11月、11 月、10月及4 月,並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6 月確定;又因 詐欺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97年度簡字第718 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 月,嗣經撤回上訴而確定,再由該院以97年 度聲字第5159號裁定與前開所宣告之刑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8 月確定,已於民國97年10月28日入監服刑,嗣於100 年 4 月21日因縮短刑期假釋出監,嗣假釋經撤銷,所餘殘刑有 期徒刑5 月24日已於101 年4 月16日執行完畢。詎仍不知悔 改,於104 月10月間,經報紙分類廣告得知有買車換現金之 訊息,遂與該刊登廣告之人相約見面,得知該人將覓有資金 需求者為購買汽車之人頭車主,再由該人製作不實財力證明 後交由人頭車主將不實財力證明提出予融資公司辦理汽車貸 款,並於交車後將車輛出售牟利,而人頭車主則可自該人處 取得報酬等節。江清榮明知自身無資力可購車或清償汽車貸 款,竟與該刊登廣告之人共同基於行使偽造準私文書及意圖 為自己不法所有之詐欺犯意聯絡,與該刊登廣告之人見面時 即允諾擔任人頭車主,並將其設於台中何厝郵局,帳號為00 000000000000號(下稱系爭帳號)存簿封面影本交予該刊登 廣告之人。而該刊登廣告之人,遂於不詳時、地,偽造完成 系爭帳號於104 年3 月12日起至同年10月21日間,每月約有 新臺幣(下同)7 萬餘元薪資匯入、其間有多筆存提記錄及 至104 年10月21日止尚有438,887 元餘額等用以證明江清榮 與台中何厝郵局間有前述交易記錄之不實存簿內頁資料之私 文書,再由該刊登廣告之人將已偽造完成前開系爭帳號不實 存簿內頁資料之私文書、購車自備款11萬4 千元及江清榮所 得報酬2 萬2 千元交予江清榮江清榮即於同年10月24日某 時許,透過某姓名年籍不詳、自稱「王先生」之人介紹,前 往位於桃園市○○區○○路000 號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桃 園營業所(下稱和泰公司),與該公司汽車銷售業務員黃榮 捷談妥將以總價66萬4 千元(自備款11萬4 千元及向和潤企 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潤公司】辦理汽車貸款55萬元)購 買TOYOTA牌、車型為ALTIS 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汽車), 並就前述貸款同意辦理動產擔保交易設定登記申請,且於同 日先給付1 萬元訂金。嗣於數日後,江清榮再至和泰公司桃 園營業所,繳清剩餘自備款10萬4 千元,並向受和潤公司委 託辦理汽車貸款對保事宜之黃榮捷佯稱:其係任職位於新北 市○○區○○路0 段00號3 樓之3 之心視界國際有限公司



擔任維修員,年資3 年、月薪約6 萬元等情,由黃榮捷將前 述事項代江清榮填入和潤企業汽車分期付款申請書內。嗣黃 榮捷表示尚需提出薪資轉帳資料,江清榮遂於不詳時、地, 將前揭已偽造完成之系爭帳號不實存簿內頁資料等私文書, 連同系爭帳號存簿封面均拍照成電磁紀錄後,將此電磁紀錄 透過即時通訊軟體「LINE」傳送予不知情之「王先生」,再 由「王先生」將此電磁紀錄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傳送予 黃榮捷,由黃榮捷轉交予和潤公司人員以行使,用以表示江 清榮每月有固定薪資轉入約7 萬餘元及系爭帳號至104 年10 月21日止尚有438,887 元餘額之意,足生損害於和潤公司對 於汽車貸款管理之正確性及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對帳戶交 易明細管理之正確性。而江清榮與該刊登廣告之人即以前述 詐術,致和潤公司負責貸款徵信人員陷於錯誤,誤信江清榮 有資力負擔前述貸款而核准貸款,並約定江清榮應自104 年 12月4 日起,分40期,按月每期清償14,956元。江清榮於 104 年10月31日領得車牌號碼為APU-1062號之系爭汽車後, 旋將系爭汽車交予該刊登廣告之人,並於104 年11月2 日與 該刊登廣告之人一同前往位於新北市○○區○○路000 巷0 號之交通部公路總局臺北區監理所(下稱臺北區監理所)將 系爭汽車辦理過戶予他人。嗣和潤公司發現系爭汽車無法辦 理動產擔保交易設定登記且江清榮未依約清償,始悉受騙。二、案經和潤公司訴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起 訴。
理 由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又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 不符前4 條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 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 ,知有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 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第159 條之5 定有明文。經查,本院下列所引用 之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及書面陳述,被告及檢察官 於本院準備程序均未爭執證據能力,且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 前均未就證據能力聲明異議,經本院審酌該等證據之作成情 況,核無違法取證或其他瑕疵,認均適為本案認定事實之依 據,依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5 規定,均有證據能力。二、訊據被告江清榮固坦承於前揭時間,曾見買車換現金之報紙 分類廣告訊息遂與該刊登廣告之人見面,且曾將系爭帳號存 簿封面影本交予該刊登廣告之人,且曾以該刊登廣告之人所



交付之頭期款及以其名義辦理汽車貸款55萬元,向和泰公司 業務員黃榮捷購買系爭汽車,並於領車後將系爭汽車交付予 該刊登廣告之人等事實,然矢口否認有何詐欺取財及行使偽 造準私文書之犯行,辯稱:伊當時缺錢,雖知悉係以伊名義 買車,然不知道這樣會構成詐欺,也不知道他不繳貸款;另 該刊登廣告之人將存簿封面、存簿內頁資料及頭期款放在袋 中,伊沒有看過就直接交予黃榮捷,伊不知該存簿內頁影本 係偽造不實;另伊於104 年11月2 日在臺北區監理所時,伊 沒有看內容就直接簽名,伊不知道所簽文件係辦理過戶申請 云云。經查:
㈠被告江清榮於104 月10月間,經報紙分類廣告得知有買車換 現金之訊息,遂與該刊登廣告之人相約見面後,即應允以其 名義辦理貸款購買汽車,並約定被告可獲得2 萬2 千元報酬 ,被告遂將系爭帳號存簿封面影本交予該刊登廣告之人。嗣 於同年10月24日某時許,被告即與介紹人「王先生」前往和 泰公司處,與該公司汽車銷售業務員黃榮捷談妥將以總價66 萬4 千元(自備款11萬4 千元及向和潤公司辦理汽車貸款55 萬元)購買系爭汽車,並就前述貸款同意辦理動產擔保交易 設定登記申請,且於同日先給付1 萬元訂金。嗣於數日後, 被告再至和泰公司繳清剩餘自備款10萬4 千元,且為辦理貸 款遂向經和潤公司委託辦理貸款對保事宜之黃榮捷稱:其任 職位於新北市○○區○○路0 段00號3 樓之3 之心視界國際 有限公司擔任維修員,年資3 年、月薪約6 萬元等情,由黃 榮捷將前述事項代被告填入和潤企業汽車分期付款申請書內 。嗣和潤公司核准被告貸款申請,並約定被告應自104 年12 月4 日起,分40期,按月每期清償14,956元。另被告於104 年10月31日領得系爭汽車後,旋將系爭汽車交予該刊登廣告 之人,嗣和潤公司發現系爭汽車無法辦理動產擔保交易設定 登記且被告均未清償任何貸款等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審理 時自承無訛(分見本院訴字卷第46至51頁及第76頁),核與 證人即告訴代理人羅立玉分別於偵查及本院準備程序所陳述 被告前述貸款及還款情節、證人即告訴代理人李智琦於偵查 中所陳述汽車貸款徵信情節、證人即和潤公司徵信人員莊壹 筌於偵查中所陳述汽車貸款審核情節及證人即系爭汽車銷售 業務員黃榮捷於偵查及本院審理中所證述被告購車及辦理貸 款情節大致相符(證人羅立玉部分見他卷第47至48頁、本院 審訴字卷第35頁及本院訴字卷第45至46頁;證人李智琦部分 見他卷第50頁;證人莊壹筌部分見他卷第87至88頁;證人黃 榮捷部分見他卷第89至90頁及本院訴字卷第111 至121 頁) ,並有系爭汽車動產擔保附條件買賣契約書、和潤公司催告



被告清償貸款之郵局存證信函、動產擔保交易設定登記申請 書、和潤企業汽車分期付款申請書、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 被告簽立本票、和潤企業分期徵信報告、汽車買賣契約書、 汽車保險要保書、桃苗汽車開立販賣發票申請書及配件買賣 契約書等在卷可查(分見他卷第3 至4 頁、第58至62頁及本 院訴字卷第125 至128 頁),足認被告前揭陳述,與事實相 符,堪可採信。
㈡至被告有無與該刊登廣告之人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 之詐欺犯意聯絡而購買系爭汽車:
⑴被告本無資力購車及繳納貸款,係因缺錢見報紙分類廣告有 買車換現金之訊息,遂與該刊登廣告之人聯繫後,即以該刊 登廣告之人所提供自備款及以其名義申辦汽車貸款購買系爭 汽車等事實,業據被告於偵查及本院審理時均已自承無訛( 分見他卷第44至48頁及本院訴字卷第45頁中段),且與證人 黃榮捷於偵查及本院審理時所證述被告購車及申請汽車貸款 情節大致相符(分見他卷第89至90頁及本院訴字卷第111 至 121 頁),另被告於104 年度僅有共計1 萬4 千元獎金收入 (尚需扣除2 千8 百元稅額),其名下無任何不動產乙情, 亦有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2 紙在卷可憑(見本 院訴字卷第166 頁正反面),可見被告在購車前確無資力購 車或繳納汽車貸款。況被告於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均自承: 因為伊欠錢,若以伊名義買車,伊可以獲得2 萬2 千元報酬 等語(分見他卷第46頁中段及本院訴字卷第47頁中段),足 認被告明知自身無資力購車或繳納貸款,卻仍與該刊登廣告 之人聯繫後,以前述方式(即自備款11萬4 千元及向和潤公 司辦理汽車貸款55萬元)購買系爭汽車,並因而獲得2 萬2 千元報酬,可見被告與該刊登廣告之人確有以前述購買系爭 汽車,為己謀得不法利益之犯意。
⑵而被告就其買車並辦理汽車貸款乙情,分別於偵查中及本院 審理曾自稱:伊並未在「心視界國際有限公司」上班,亦無 月收入6 、7 萬餘元,然因該刊登廣告之人要求伊背起來, 於詢問時依此回答,故伊對保時有告知證人黃榮捷前開資料 內容,再由證人黃榮捷記載於和潤公司分期付款申請書上; 伊知道所述均係假資料,因為這樣貸款才會下來等情屬實( 分見他卷第48頁、本院訴字卷第47至49頁及第176 頁),核 與證人黃榮捷於本院審理時所證述之在對保時有詢問被告工 作為何,被告有告知公司名稱及正常薪資,伊當時沒有發現 任何疑慮;和潤企業汽車分期付款申請書所記載之被告服務 單位、年資、職稱等,均係伊依被告口述內容記載等情節相 符(見本院訴卷第114 至115 頁),並有和潤企業汽車分期



付款申請書1 紙在卷可佐(見他卷第59頁),可徵被告前開 陳述應為屬實。被告於購車前本無資力購車或清償貸款,卻 為圖謀不法利益始決意購買系爭汽車,嗣於洽談申辦汽車貸 款時,依該刊登廣告之人指示,將前揭不實任職及薪資收入 等資訊告知證人黃榮捷,可認被告與該刊登廣告之人顯有藉 此使和潤公司陷於錯誤,誤認被告有固定工作及收入應有資 力可還款之假象,因而核准被告汽車貸款申請,可徵被告客 觀上除有施以前開詐術外,在主觀上亦有與該刊登廣告之人 共同施以前揭詐術之不法所有意圖。
⑶況被告經證人黃榮捷表示需另提出薪資轉帳資料後,被告曾 透過不知情之介紹人「王先生」將系爭帳戶不實存簿內頁資 料及連同系爭帳戶存簿封面影本交予證人黃榮捷(關於此部 分事實之認定,詳後述),再由證人黃榮捷轉交予和潤公司 ,此有和潤公司於偵查中所提出之系爭帳戶存簿封面及存簿 內頁資料等影本在卷可查(見他卷第63至66頁),依前述系 爭帳戶存簿內頁資料雖有該帳號於104 年3 月12日起至同年 10月21日間,每月均有約7 萬餘元之薪資匯入、其間有多筆 存提記錄及至104 年10月21日止尚有438,887 元餘額等交易 明細資料,然上開由被告經不知情之「王先生」之人所提出 予和潤公司之系爭帳號存簿內頁資料,經本院函請中華郵政 股份有限公司確認該資料所載存提資料是否屬實後,亦經該 公司確認該資料不實,此有該公司臺中郵局105 年11月11日 中管字第0000000000號函文及隨函檢附系爭帳號客戶歷史交 易清單1 紙在卷足憑(見本院訴字卷第163 至164 頁),況 依前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見本院訴字卷第 166 頁正反面),被告於104 年度並無因受僱而領有薪資之 情事,且被告於偵查中亦曾稱:伊當時薪水僅2 萬多元且不 固定等情(見他卷第48頁中段),則被告明知其購車當時收 入僅2 萬餘元且不固定,並無每月固定約6 、7 萬元薪資收 入,卻提出載有於104 年3 月12日起至同年10月21日間,每 月均有約7 萬餘元之薪資匯入、其間有多筆存提記錄及至 104 年10月21日止尚有438,887 元餘額等系爭帳戶不實存簿 內頁資料予和潤公司,其顯有藉此不實存簿內頁資料之提出 ,使和潤公司誤信其有固定每月約7 萬元薪資收入,且申請 汽車貸款時系爭帳號內存款餘額尚有43萬餘元,因而核准其 汽車貸款申請之事實,當認無訛。
⑷綜上,被告於購車前已明知自身無購車或清償貸款之資力, 卻為謀不法利益,以前述方式購買系爭汽車,復於洽談申辦 汽車貸款時,依該刊登廣告之人指示,告知前揭不實任職及 薪資收入資訊予證人黃榮捷,甚至更提出記載不實之系爭帳



戶存簿內頁資料予和潤公司,均可認被告及該刊登廣告之人 確有藉被告於申請貸款時所告知之不實任職及薪資收入資料 及提出不實之系爭帳戶存簿內頁資料,使和潤公司陷於錯誤 ,誤認被告日後有清償汽車貸款之能力,而核准其汽車貸款 申請之事實,應屬無疑。
㈢另被告就偽造及行使前述不實之系爭帳戶存簿內頁資料,是 否與該刊登廣告之人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乙情: ⑴被告與該刊登廣告之人見面連繫後,被告曾提出系爭帳號存 簿封面影本予該刊登廣告之人,該人之後即交予該存簿內頁 資料影本予被告等情,業據被告於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均已 陳述無訛(分見他卷第47頁下方至第48頁中段及本院訴字卷 第47頁上方),而卷附系爭帳號存簿內頁資料,復經中華郵 政股份有限公司臺中郵局確認內容不實乙情,業已論述如前 ,且對照系爭帳號之存簿封面及前述存簿內頁資料等影本( 分見他卷第63頁及他卷第64至66頁),該不實存簿內頁資料 左上方處均有被告所申辦系爭帳號之局號及帳號,可見該刊 登廣告之人應係依由被告所提出系爭帳號存簿封面之局號、 帳號而製作前述不實之存簿內頁資料。另被告於偵查中尚曾 稱:他們當時有看過我的存簿內頁,並要求我影印存簿封面 就好,過幾天會給我內頁資料等情(見他卷第48頁上方),

1/2頁 下一頁


參考資料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中郵局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心視界國際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