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智慧財產法院(民事),民專訴字,99年度,38號
IPCV,99,民專訴,38,20100804,2

1/1頁


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
                  99年度民專訴字第38號
原   告 甲○○
      乙○○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己○○
被   告 聖祥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丙○○
訴訟代理人 戊○○
被   告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丁○○
訴訟代理人 陳啟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
99年7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甲○○乙○○起訴主張:
㈠其為發明第I309729 號「LED 的快速變焦裝置」(下稱系爭 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98年5 月11日起至105 年6 月8 日止。詎伊發現被告聖祥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聖祥公司)在未獲原告授權同意下,竟於網路家庭國際資訊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路家庭公司)PChome商店街店家-3C 生活通網頁上,銷售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相同的 「= 海神坊=CREE 爆亮三段式手電筒自行車燈超白光戰術 LED 手電筒可支援18650 電池」(下稱系爭產品),原告於 98年11月19日在PChome商店街購買到侵權品一件。原告曾透 過被告之網路多次通知網路家庭公司系爭專利之存在,網路 家庭公司在98年8 月31日網家98法字第273 號之通知函,早 已知悉系爭專利之內容,惟仍繼續縱容他人販賣與系爭專利 申請專利範圍保護範圍相同之系爭產品。網路家庭公司之不 作為,可知其無盡監督管理之責。被告等之上述侵權行為, 原告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新台幣(下同)10萬元,至被告信 譽受損部分,亦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10萬元。又因網路家庭 公司係故意之不作為侵權之侵害情節重大,應賠償10萬元之 3 倍即30萬元。爰依專利法第56條第1 項、第84條第1 項、 第85條第1 項第1 款、第2 項、第3 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 帶賠償上開數額之其中30萬元。並聲明:被告等應連帶賠償 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㈡系爭專利對被證9 之1及被證10具有進步性: 1.習知光源經過凸透鏡,就會產生光束之聚集,就是一種聚光 效果,如何由被證9 之1 文件中,找出明確敘及之文字說明 或圖示明確揭露之技術特徵,以得知「透鏡與LE D距離為之 1F至2F之間產生光源的聚光效果」?被證9 之1 對手電筒的 教示係於0 至F 之調整距離,反而對手電筒是未教示係於F 至2F之調整距離。被證9 之1 和被證10雖然經過事後的分析 有可能會達到鈞院98年民專訴157 號認定對散光及聚光之結 論,惟被證9 之1 和被證10並無提供相關的明示和暗示必然 如此,故上開判決是不合宜的推論。被證9 之1 專利的工作 區間是在一倍焦距的範圍,被告卻認定為F 至2F焦距的範圍 ,與其說明書不一致。又若如網路家庭公司所述,一般人均 能無歧異的推知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為何不曾有任何的引 證文件提及之,且在系爭專利申請日之前,市面上也不曾有 相似的商品出現?被證9 之1 使用50度角方向性(小角度) 的LED ;透鏡能提供均勻的光斑;可以不用反射杯;A/f ( LED 的角度/ 焦距=50/12)的特性值約為5 ;一般LED 的光 用透鏡聚集是不需要反射杯的;然而LED 是使用大角度的如 60,70,80,90或更大,使用反射杯和透鏡相結合是有利的 。而系爭專利是使用大功率的LED ,習知其角度都會大於90 度角,故被證9 之1 對大功率的LED 所提供教示是要使用反 射杯,技術特徵是不同的。
2.被證10說明書第2 圖並未有文字的陳述,說明其工作區間和 產生的功效;從圖示的說明比對文字的相關內容,只能顯而 易見的說明為一種小角度小範圍的調焦結構。被證10說明書 第4 圖並未有文字的陳述,說明其工作區間和產生的功效; 依自然法則凸透鏡的成像性質,實務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因 假設真的能如圖示聚焦為一點,首先光源需為平行光,也只 能聚焦在光線前方的焦距上(如說明書所說的是使用短焦距 ,例如為12mm),如此短之距離在使用上是不切實際的。另 假設如圖所示能聚焦到無窮遠,在如何條件下始能實現,比 如說明調焦的工作區間和產生光束的變化情況,在該文件中 並沒有見到給予任何的教示。被證10並未對通常知識者做出 教導和啟示,甚至提供上述錯誤的教導;而光學成像原理也 只是說明凸透鏡的成像性質,是無從知悉散光及聚光效果與 透鏡和焦距之間的關係。
㈢依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93年10月5 日的「專利侵害鑑定要 點」,就申請專利範圍與系爭產品進行「文義讀取」分析比 對,每一技術特徵完全皆對應表現在系爭產品,基於全要件



原則,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符合系爭專利之「文義讀取」, 復又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 利範圍第1 項至第5 項及第7 項。
㈣原告自提出專利和商標申請後,即在產品上的管身上雷射雕 刻有PAT.P.的字樣,在市場上公開銷售,並有陸續參加台灣 、香港光電展、德國和瑞士的國際發明展。原告的經銷商之 一,藍耀國際有限公司,在其部落格http://tw.myblog. y ahoo.com/ablywin有公開相關的專利產品資訊格,並曾在單 車雜誌的鐵馬拜客TMBK刊登四期廣告,並有將廣告內容的宣 傳頁,隨出貨給予客戶。待正式取得公告授權後,即在產品 上雷射雕刻註冊商標和發明專利號數,並有產品流水號和 DNA 防偽標籤。
㈤原告與TRADE CHANNEL INTERNATIONAL L.L.C 公司簽訂專利 授權使用協議,與北京銳晶鑫盛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專利授 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分別達1 千萬元及5 百萬元以上 。預期「變焦手電筒」產品的市場評估:基隆市警察局於98 年9 月採購具有變焦功能的手電筒822 支,預算金額為新台 幣799,806 元整,全台有16縣2 直轄市5 省轄市,共是23縣 市,僅就警察局的全台預期可採購金額即達1 千8 百萬元; 依經建會:97年台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 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 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 千5 百萬元以上,僅就此二個區塊的國內銷售金額預期即可達5 千3 百萬元以上。被告上揭侵權行為,原告請求被告等連帶 賠償之損害賠償額為10萬元;並導致原告產品的信譽受損, 亦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10萬元。網路家庭公司涉及有共同或 間接侵權之嫌,並未能善盡管理的責任,縱容完全沒有標示 的侵權品,在網路上公然銷售,係屬故意,且其侵害情節重 大,請求法院酌定網路家庭公司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30萬元 。原告僅就上開數額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其中之30萬元部份 。
二、被告聖祥公司則以:
㈠被告聖祥公司於96年3 月起於家庭網路公司之商店街購物平 台,設置購物網路(生活3C通)迄今已3 年多,成交筆數已 超過1,700 多筆,從未銷售不合法商品。
㈡系爭產品係被告聖祥公司於98年3 月14日迄今向位於三重市 之正大企業商行(下稱正大商行)採購進貨,僅有一次,數 量10支,期間共售出7 支,每支售價為620 元,合計售出金 額為4,34 0元。被告聖祥公司向正大商行進貨時,正大商行 並未告知系爭產品有專利或其他得主張事項,又系爭產品並 非國內外知名品牌或大量於市場流通之商品,被告聖祥公司



確無從得知其是否有專利權之情事。另原告在網路發現系爭 產品,並未告知被告聖祥公司有侵權之虞,而是購買後再請 求被告聖祥公司給付30萬,恐有見獵心喜之可議之處。 ㈢被告聖祥公司若知系爭產品有侵害專利權之虞,定會停止銷 售並主動與原告聯繫,倘確知為侵權產品,並將剩餘商品全 數銷毀不再販售。本件被告聖祥公司是在不知情下販售係系 爭產品,且原告亦未告知被告聖祥公司有侵權之虞,被告聖 祥公司主觀上確實無販售系爭產品之故意。
㈣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1 項不具進步性,相關證據及理由均引 用被告家庭網路公司之抗辯。
三、被告家庭網路公司則以:
㈠依本院98年民專訴字第157 號判決意旨被證9 之1 與被證10 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1 項不具進步性,被告 爰引用該判決,並補充說明如下:
1.經比較被證9 之1 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可知兩 者之相異處僅在於被證9 (被證9 之1 )未明確揭露0F至1F 之調整範圍。然而,依透鏡之光學成像原理(系爭專利說明 書第6 頁〔發明內容〕第1 行至第7 頁第4 行)、原告99年 6 月10日爭點整理書狀( 二) 第8 、9 及10頁,可知透鏡只 要於1F至2F之距離即會產生聚光效果,0 至1F則會產生發散 之效果,該區間距離之界定亦為光學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 熟知之原理及通常知識,則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 酌被證9 (被證9 之1 )及被證10之基礎下,依據光學之普 通知識,應可完成系爭專利之0 至2F距離調變而產生聚光及 散光之效果。此外,依光學成像原理,可知物體成像之變化 僅有3 個區間(0至1F、1F至2F、大於2F) 可供選擇,其中僅 有0 至F 能達成散光效果。因此,就手電筒領域而言,如欲 同時達成散光及聚光之效果,LED 與透鏡之距離僅能就有限 的3 個區間選擇其中的0 至1F及1F至2F區間,因此選擇該兩 個區間( 即0 至1F之距離及1F至2F之距離) 應是該領域中具 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之技術。
2.「光源在0 至f 之間將呈現散光效果」、「光源在f 至2f之 間將呈現聚光效果」乃一般習知此技藝之人自凸透鏡成像原 理即可無歧異得知之內容,原告亦自認其為一般光學原理。 因此,參酌被證10之圖2 、圖4 與圖5 、前述光學原理基礎 上,輔以被證9 之1 與被證10調焦裝置(原告承認有調焦裝 置),一般習知此技術領域之人自可無歧異推知系爭專利「 當該凸透鏡位於該第一區間時(按即0 至f ),通過該凸透 鏡的光束達成一散光效果,該光束的角度為一第一角度;當 該凸透鏡位於該第二區間時(按即f 至2f),通過該凸透鏡



的光束達成一聚光效果,該光束的角度為一第二角度,該第 一角度大於該第二角度」之技術內容。被證9 之1 第2 欄第 33 行 記載透鏡的使用提供均勻、明亮的光束,而不需要反 光杯,即已揭露LED 光源的調焦結構,且亦明示被證9 之1 不需反光杯,而可提供均勻照明的調焦功效,其與被證10之 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原告雖抗辯「大範圍均勻 照明」、「高功率LED 」、「大角度LED 」亦為系爭專利之 技術特徵,然此記載並未見於其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並非 其發明之技術特徵,亦非進步性所要審究之對象。原告雖又 抗辯被證9 之1 之手電筒係「聚焦至無窮遠處」,故未在1F 至2F區間調整,惟被證9 之1 說明書第5 欄第56行起揭露來 自LED 的光被聚焦至一預定的距離( …light from LED to be focused to a desired distance .) 。故可知被證9之1 之手電筒係聚焦至一預定的距離而非無窮遠處,此已揭露系 爭專利之透鏡與LED 距離為之F 至2F之間所產生光源聚光效 果。
㈡原告並未證明被控侵權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1 項之 文義或均等範圍:
由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 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因此原告理應先說明被控 侵權產品之凸透鏡的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究竟被控侵權產品 之凸透鏡可否在0 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完全未說 明被控侵權產品之凸透鏡的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被控侵權 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 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其顯然 舉證不足。此外,被控侵權產品之LED 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 構,其將影響LED 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 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被控侵權產品之凸 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 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 告根本未證明被控侵權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所述的「散光」及「聚光」效果。
㈢綜上所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不具進步性,且被 告亦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原告主張被告落 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至第5 項及第7 項構成文義 侵權並請求被告負連帶賠償責任,自屬無據。並聲明請求駁 回原告之訴。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㈠原告二人為發明第I309729 號號「LED 的快速變焦裝置」之 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98年5 月11日起至105 年6 月8 日止。
㈡被告網路家庭公司(法定代理人丁○○)經營「PChome」線



上購物平台,提供線上購物及網路開店平台服務。而被告聖 祥公司於上開網頁上販售系爭產品,系爭產品價格為720 元 。
㈢被證9 之1與被證10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公開技術。五、兩造之爭點:
㈠被證9 之1 與被證10的組合是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 範圍第1 項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 項之規定,而不具進步 性。
㈡系爭產品有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構成文 義侵權。
㈢系爭專利有無專利法第79條標示專利證書號數。 ㈣被告有無專利侵權之故意、過失。
㈤被告如果構成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為何。
六、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第1 項)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 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 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 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第2 項)前 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 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 16條定有明文。
㈡被告於本件抗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不具進步性, 本院就此抗辯應自為判斷。查系爭專利係於95年6 月9 日申 請,經智慧財產局審定准予專利後,於98年5 月11日公告, 是系爭專利有無撤銷之原因,應以核准審定時有效之92年2 月6 日修正公布之專利法(即現行專利法)為斷。次按發明 ,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專利法第21條定有明 文。又發明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 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時,不得依專利法申請取得發明專利 ,同法第22條第4 項亦有明文。而系爭專利有無違反同法第 22條第4 項所定情事而應撤銷其發明專利權,依法應由主張 系爭專利無效之人(即被告)附具證據證明之。再按組合二 以上引證資料以判斷專利是否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 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時,以其組合對於該 具有通常知識者係屬明顯(obvious )者為限。例如:①自 技術領域觀之,倘引證資料之技術內容分屬不相關之技術領 域,其技術內容之組合自非明顯。②自專利所欲解決之問題 觀之,引證資料之技術內容促使該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 通常知識者將其所揭露之技術內容予以組合。如引證資料所 揭露之必要技術特徵先天即不相容,其技術內容之組合即非



明顯。自組合之動機觀之,若該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合理的動 機組合引證資料之技術內容,其技術內容之組合應屬明顯。 ㈢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其係一種LED 的快速變焦裝 置,包括:一本體(1 ),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 ;一LED (21),該LED (21)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 固定在該本體(1 )的前端內部;一滑套(3 ),該滑套可 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5 ),該凸透鏡設 於該滑套(3 )上,該凸透鏡位在該LED 之前方的光路徑上 ,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 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 至該LED 前方的 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 前 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該第一位置與該LED 相距該焦距,該 第二位置與該LED 相距二倍該焦距;藉此,該LED 發射出光 束,該光束通過該凸透鏡; 當該凸透鏡位於該第一區間時, 通過該凸透鏡的光束達成一散光效果,該光束的角度為一第 一角度;當該凸透鏡位於該第二區間時,通過該凸透鏡的光 束達成一聚光效果,該光束的角度為一第二角度,該第一角 度大於該第二角度(相關圖示如附件一所示)。 ㈣被證9 之1 為西元2004年9 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US2004/000 0000A1號專利案(相關圖示如附件二所示),其揭示一具有 相對於LED 光源之距離可調整之透鏡之手電筒,藉由旋轉前 滑套(front housing section16) 而調整光束之聚集。被證 9 之1 揭示該手電筒具有一本體(20),該本體內部裝設有一 電源裝置(90)(被證9 之1 第[0040]段第1 至2 行,第4 圖),LED( 50),該LED 連接該電源裝置(90),使該LED 固定在本體(20)的前端內部(被證9 之1 第4 圖),一滑 套(16),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20)上(被證9 之1[0045] 段揭示為了聚集來自LED 或光源之光線,使用者 持續轉動滑套16,如此增加透鏡14及LE D50之間的距離,而 使來自LED 之光線聚集至一預定之距離,由此揭露可直接且 無歧異得知滑套16可滑動地設置於本體上),一凸透鏡14, 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16)上,該凸透鏡位在該LED (50) 之前方的光路徑上,該凸透鏡(14)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 (14)相對於LED (50)之距離可調整,藉由旋轉前滑套 (front housing sect ion16) 而調整光束之聚集(參見被 證9 之1 摘要)。被證9 之1 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聚光效 果之調整範圍,此即為系爭專利之透鏡與LED 距離為之F(焦 距) 至2F( 兩倍焦距) 之間所產生光源聚光效果,惟被證9 之1 並未教示手電筒係於0 至F 之調整距離。
㈤再查,被證10為西元1923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



號專利案(相關圖示如附件三所示),依其摘要揭示一種凸 透鏡與光源間之距離可藉由旋轉滑套(16)改變以調整不同 光束投射效果之手電筒(被證10說明書第10行),被證10之 手電筒包含一本體(1 ),該本體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 電池5 )(被證10說明書第48至51行),一燈泡(11),該燈 泡連接該電源裝置(電池5 ),使該燈泡(11)固定在該本體 (1)的前端內部;一滑套(6) ,該滑套(6) 可滑動地設置於 該本體(1) 上( 被證10說明書第51至52行) ,一凸透鏡(12) ,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6) 上,該凸透鏡位在該燈泡(11)之 前方之光路徑上,由被證10第2 圖顯示當透鏡與燈泡之距離 不同可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第4 圖顯示當手電筒之透鏡 位於燈泡前方之一位置而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第5 圖顯 示當手電筒之透鏡位於傳統之產生發散光位置之示意圖。比 較被證10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其不同在於光源之 不同( 被證10採用燈泡為光源,系爭專利採用LED 為光源) ,惟以LED 為手電筒之光源已見於被證9 之1 。再者,被證 10已揭示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透鏡與光源之距離而使光 源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 之效果。
㈥比較被證9 之1 、被證10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 ,其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再者, 系爭專利藉由調整透鏡與光源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 果亦見於被證10,故相較於被證9 之1 及被證10之組合,系 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並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 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為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 識者依據被證9 之1 及被證10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 進步性。
㈦原告雖主張被證10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之 第一區間(O 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F 至2F)云云。惟查 ,「光源在0 至F 之間將呈現散光效果」、「光源在F 至2F 之間將呈現聚光效果」乃為光學成像原理,此亦為原告之爭 點整理狀第5 頁理由二之1.1 及1.2 所載,而為原告所不爭 執。且查,被證10之第2 及第4 至5 圖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 中藉由調整透鏡與光源之距離分別產生聚光(第4 圖)及散 光(第5 圖)之效果,再依據光學成像原理(系爭專利說明 書第6 頁【發明內容】第1 行至第7 頁第4 行或前述原告於 爭點整理狀所載)可知,要產生聚光需於1F至2F之距離,0 至1F則會產生發散之效果,該區間距離之界定亦為光學領域 中具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之原理及通常知識,故在參酌被證10 之第2 、4 、5 圖之教示下,依據光學之普通知識應可完成



系爭專利之0 至2F距離調變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 ㈧原告雖主張「被證9 之1 要如何能得到『透鏡與LED 距離為 1F至2F』之間產生光源的聚光效果? 」,「被證10的第2、4 、5 圖係由圖式推測的內容,應該不屬於引證檔的一部分」 ,「被證10『第2 圖並不能顯而易見的知道散光及聚光效果 』,同時『第4 圖的聚光效果是違反自然科學』」云云。惟 查,由被證9 之1 說明書[0045]段揭示為了聚集來自LED 或 光源之光線,使用者持續轉動滑套16,如此增加透鏡14及 LED50 之間的距離,可知其距離必在1F以上,否則無法形成 聚集的效果。原告於爭點整理書狀( 三) 第4 頁第8 點主張 「由被證9 之1 所揭示者實際上為系爭專利定義之『0 至F 之散光效果』而非『F(焦距) 至2F之聚光效果』」云云。然 姑且不論被證9 之1 所揭示之技術特徵為0 至F 或F 至2F之 距離,惟其已揭示及教示一種凸透鏡與光源間之距離可藉由 旋轉滑套改變以調整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以改變光線投射效果 之手電筒。再者,由被證10 第2圖即可很清楚得知當透鏡與 光源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的效果( 實線表示) ,當透鏡 與光源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散光的效果( 虛線表示) ,說明 書第40行至47行分別針對第4 圖及第5 圖說明其可形成聚光 及散光之效果,雖被證10說明書之文字並未明確體揭示第4 圖之係在F 至2F,且未揭示第5 圖係在0 至F 之距離所得之 結果,惟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依據光學成 像原理即能得知者,自難以想見還有其它的距離(或區間) 可以使光線形成散光及聚光的效果,原告所稱前述係由圖式 推測的內容而非屬引證案之一部分云云,並不足採。 ㈨再者,原告雖引用審查基準中具關於進步性之輔助判斷因素 ,認為「系爭專利具有無法預期的功效其理由略以因系爭專 利使用LED 作為光源,系爭專利因為使用反光杯而解決反光 杯容易生鏽及實現調焦產生環狀不均勻的光班與黑洞而解決 長期存在的問題,系爭專利結合0 至1F正立放大虛像和1 至 2F成倒立放大實像(此區間被認為不可能使用於照明),而 專利權人卻可使用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克服技術的偏見」等 云云。惟查,原告所稱之效果乃因系爭專利使用之技術特徵 ,惟該技術特徵均已於被證9 之1 及被證10明確揭示或教示 ,相較於被證9 之1 及被證10之組合,系爭專利並未產生無 法預期之功效,且被證9 之1 說明書第[0007]段第5 至7 行 中已揭示提於透鏡的使用提供均勻、明亮的光束,而不需要 反光杯(reflector),故被證9 之1 已明確教示使用LED 作 為光源及凸透鏡而不需反光杯之結構概念,原告所稱實不足 採。另被證10已揭示1 至2F產生散光之技術,故系爭專利亦



非克服技術之偏見。又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產品在市場推 出後,因造型新穎功能特殊,販賣侵權產品的氾濫程度和起 訴專利侵權案件的數量,都可以說明系爭專利在商業上的成 功」云云。惟查,商品成功除因技術特徵所導致外,尚有因 銷售技巧或廣告宣傳,且商品是否銷售成功,僅為判斷其是 否具進步性之輔助因素,並非唯一因素,本件系爭專利之技 術特徵已為被證9 之1 及被證10所揭示,業如前述,原告亦 未舉證說明該商品成功係直接由發明之技術特徵所導致,而 非因其他因素如銷售技巧或廣告宣傳所造成,則其所稱商業 上之成功是否純導因於技術特徵,而非其他銷售技巧或廣告 宣傳,尚不得而知,原告所述要無可採。
㈩原告於爭點整理書狀(三)第3 頁理由6 主張「『…被證9 之1 第2 欄第33行記載:The lens helps to provide a uniform and brighr light beam,without the need for a reflector 陳述該專利不需要反射杯,可提供均勻照明的調 焦結構』事實上是一種斷章取義的錯誤認定…被證9 之1使 用50度角方向性(小角度)的LED ;透鏡能提供均勻的光斑 ;可以不用反射杯;A/f(LE D的角度/ 焦距=50/12) 的特性 值約為5 ,…而系爭專利是使用大功率的LED ,習知其角度 都會大於90度角,故被證9 之1 對大功率的LED 所提供教示 是要使用反射杯的,故技術特徵是不同的」,並提出原證十 之專家意見書為證云云。然查:
1.按專利法第56條第3 項規定「發明專利權範圍,以說明書所 載申請專利範圍為準,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並得審酌發明 說明及圖式」,有關申請專利範圍之認定,參考專利審查基 準規定「申請專利範圍之認定應以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載之文 字為基礎,並得審酌發明說明、圖式及申請時的通常知識。 認定申請專利範圍時,原則上應以每一請求項所記載之文字 意義及該文字在相關技術中通常所總括的範圍,予以認定。 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用語,若發明說明中另有明確揭露之 定義或說明時,應考量該定義或說明;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中 之記載有疑義而需要解釋時,應一併考量發明說明、圖式及 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之通常知識」。復按「 專利權範圍主要取決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文字,若申請專利 範圍中之記載內容明確時,應以其所載之文字意義及該發明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知或瞭解該文字在相關 技術中通常總括的範圍予以解釋」,準此,解釋申請專利範 圍時,應以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文字意義及該文字在 相關技術中通常所總括的範圍,予以認定,說明書本身並不 是定義專利權範圍的依據,定義專利權範圍的根本及唯一的



依據是申請專利範圍,因此,雖然專利說明書也可以作為解 釋申請專利範圍的參考,但是,基於申請專利範圍才是界定 專利權範圍的根本依據,專利說明書的內容並不可讀入申請 專利範圍內。而所謂參酌專利說明書來解釋申請專利範圍, 應該只是對申請專利範圍中既有的限制條件(文字、用語) 加以解釋,而不可以透過或依據專利說明書的內容而增加、 減少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限制條件,以致變動申請專利範 圍對外所表現的客觀專利權範圍。
2.由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之記載並未有不明確之處, 故應以其所載之文字意義及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所認知或瞭解該文字在相關技術中通常總括的範圍予 以解釋,因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並未記載「高功率的LED 、 大範圍均勻照明、大角度LED 、A/ f(LED的角度/ 焦距) 之 比例關係及LED 角度及功率大小與是否使用反光杯的關係」 等技術特徵,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自不得將原說明書或圖 式有記載但於申請專利範圍未記載的技術特徵讀入系爭專利 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以限縮申請專利之範圍,而變更專利權 的範圍,故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係使用高功率的LE D、大範 圍均勻照明、大角度LED 、A/f(LED 的角度/ 焦距) 之比例 關係及LED 角度及功率大小與是否使用反光杯的關係」之技 術限定與習知技術作區別及系爭專利具有無法預期之功效之 比較依據云云,實不足採。
七、綜上所述,經整體技術特徵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 1 項之技術已為被證9 之1 結合被證10所揭示,而為所屬技 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輕易完成者,不具有進步性。故 被告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有違專利法第22條第4 項規定,主張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等語,於法有據。故 原告於本件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被告主張發明專利之權利。 從而,原告依專利法第84條第1 項、第85條第1 項第1 款、 第2 項、第3 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損害30萬元,暨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如系爭產品有無落入系爭專利 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被告有無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如 何計算損害賠償等),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 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 ,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4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
法 官 王俊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4   日 書記官 王英傑

1/1頁


參考資料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聖祥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耀國際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盛科技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