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險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上易字,111年度,1575號
TPHM,111,上易,1575,20231228,1

1/2頁 下一頁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上易字第157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三棋



選任辯護人 黃詠劭律師
宗儒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公共危險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9年度易
字第592號,中華民國111年8月2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20183號暨移送併辨:111年度
偵字第1348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林三棋失火燒燬現未有人所在之他人所有建築物,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林三棋址設北市○○區○○路0段000號之5(以下簡稱本案工 廠)山王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王公司)之負責人,該址 並作為山王公電動車之組裝製造、擺放報廢或無法使用之 鋰電池(以下簡稱本案鋰電池)之用。林三棋本應注意當本案 鋰電池內部溫度持續上升且無法控制時,分開正負極之隔離 膜將會開始融化、穿破,造成大量電流短路,使電池溫度瞬 間急遽升高,產生熱能爆升,致電池將同充氣球般膨脹,進 而爆裂噴出大量氣體,引發鋰電池起火燃燒或爆炸,故存放 時不僅應遠離易燃物,更應避免令鋰電池受撞擊、擠壓、穿 刺或電壓過低、極板老化致電壓流動、耗損而形成高溫等因 素,造成內部短路致熱失控,甚應注意不得以層層堆疊之方 式堆置大量鋰電池,避免造成多次爆炸及擴大延燒之虞,依 其智識經驗及當時客觀情形,復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 注意,任意將本案鋰電池層層堆疊於本案工廠內之同屬易燃 材質之木質板架上。嗣於民國108年3月12日零時4分許,堆 放於上開工廠內之本案鋰電池,因電池內部短路高溫燃燒, 併因熱之共伴效應讓一同堆置之鋰電池產生高溫而燃燒,導 致本案工廠之鐵皮屋頂、東面鐵皮牆、北面鐵皮牆均嚴重受 燒變色塌陷,其內橫樑、夾層及物品均已嚴重燬損、變形, 造成現未有人所在之他人所有建築物即本案工廠之重要結構 及鐵皮建築構成部分燒燬、塌陷而喪失主要功能,而達燒燬 之程度。火勢並延燒至現有人所在之○○區○○路○○段○○號之○○



鐵皮屋(下稱141號之6建物),造成該建物鐵皮屋頂燻黑、 西面牆北側、東面鐵皮牆北側明顯燒損變色、靠北側之牆面 及橫樑燒損彎曲,以及內部床、桌椅、置物櫃等物均受燒燬 損。嗣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接獲報案前往現場,於同日1時46 分許撲滅火勢,並為現場勘察鑑識,因而查悉上情。二、案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報告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 下稱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關於證據能力
一、有爭執之新北市政府消防局108年4月15日火災原因調查鑑定 書(見新北地檢署108年度偵字第20183號卷,下稱偵卷,卷 一第49至167頁)及108年11月29日新北府消調字第108220814 6號函覆鑑定結果(偵卷二第9至19頁)
  按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依消防法施行細則第25條之規定, 係由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本於消防法第26條第1項規 定製作而移送當地警察機關處理之文書,內容包括現場人證 (關係人之訪查、火災出動觀察紀錄)、現場勘驗(現場燃 燒及火流痕跡結果之紀錄〔照相、錄影〕、現場平面圖)、證 物鑑定(火災證物鑑定)等調查所得資料,及依消防機關火 災調查人員之學經驗、專業知識及經驗研判結果所得之火災 原因研判,實質上兼具調查與鑑定之內涵。若實際負責鑑定 之人已於審判中到庭依法具結並就鑑定內容接受詰問,所出 具之火災原因調查報告書與言詞陳述,均具有證據能力,新 修正刑事訴訟法第208條第1項準用206條第3項、第4項、第5 項及第208條第3項亦同此意旨(刑事訴訟法第208條、第206 條第4項、第5項,雖於113年5月15日始生效施行,但最高法 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831號判決意旨即已踐行上開規範意旨 )。查新北市政府消防局108年4月15日檔案編號H19C12A1火 災原因調查鑑定書,係警察單位依先前轄區檢察署檢察長事 前概括選任之鑑定機關,即消防局、內政部消防署實施鑑定 ,承辦人業已具名,合於現行刑事訴訟法第206條第1項、第 208條所規定之形式要件,並由新北市政府消防局依上開規 定所製作;再者,其實際負責調查與鑑定之新北市政府消防 局技士陳育聖於110年3月12日原審審理時到庭依法具結並就 鑑定內容受詰問,並說明該書面鑑定內容為真正,且就專業 資格、鑑定依據、判斷方法及如何運用在本案事實均陳述( 見原審卷第150至164頁),揆之上開說明,認前揭新北市政 府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具證據能力,而新北市政府10 8年11月29日新北府消調字第1082208146號函覆臺灣新北地 方檢察署鑑定結果,亦僅係上開鑑定書的內容重點節錄,辯



護人否認該鑑定書及函覆之證據能力,洵非可採。二、其他不爭執之證據
 ㈠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 外,不得作為證據;又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 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 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 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 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 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 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及第159條之5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本案檢察官、上訴人即被告林三棋(下稱被告)及 其辯護人就本判決所引用除上開證據外,對其他審判外之言 詞或書面陳述之證據能力,經本院於審判期日提示,並告以 要旨後,均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本院審酌該等具 有傳聞證據性質之證據,其取得過程並無瑕疵或任何不適當 之情況,應無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認以之作為本案之證據 ,應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之規定,自得作為證 據。
 ㈡按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背法 定程序取得之證據,其有無證據能力之認定,應審酌人權保 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定有明文 。本案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明係實施刑事 訴訟程序之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且經本院於審理時 合法踐行調查程序,自應認均具有證據能力,得作為證據。貳、實體部分
一、本院認定犯罪事實所憑證據及理由
  訊據被告固坦承其承租本案工廠,於本案工廠經營山王公司 ,且擔任負責人,該址作為山王公司組裝、製造電動車之用 ,並放置本案鋰電池等情,惟矢口否認涉有何失火罪之犯行 ,辯稱:發生火災與本案鋰電池無關等語;辯護人則為被告 辯護稱:本件起訴書或原審認定被告涉犯罪嫌理由是失火原 因其一出於鋰電池,其二為被告疏於保管義務且堆疊的方式 造成失火,但從證據的部分除了新北市政府的調查報告及黃 道易證詞,惟從黃道易的證詞可知,本件系爭鋰電池,並非 印象中的手機鋰電池,有常常失火的情形,本件電池是車用 之磷酸鋰鐵電池,車用電池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需保證車輛 行使時不容易失火或者是撞擊後有失火的情形,所以強調的 是要有熱穩定性,且出廠前有做穿刺、撞擊等不會造成燃燒 之試驗,才可以作為車輛之用。我們向湯淺公司購買所生產 符合被告公司電動車之電池,並有檢測報告,然黃道易是汽



車的副教授,並非電池的副教授,只因他有鑽研電池很久時 間。所以消防局請其鑑定,但隔行如隔山,應該要尊重電池 的專業,也就是我們所委請的財團法人安全衛生中心及原審 我們所傳喚證人證詞。另從被告的保存及注意義務來看,因 保存部分政府沒有規範,而一般鉛酸電池有規範回收的方式 ,所以原審認定被告因為違反保證義務將電池層層堆放,是 有疑義的。另外黃道易認定是堆放導致本件火災,但是他的 前提示是堆放袋裝或是塑膠包裝電池,但如果是鐵殼或是是 鋁殼包裝,則不會造成短路及延燒。本件已經安全衛生技術 中心鑑定在電池即使做穿刺的測試也不會發生電池短路及延 燒的情形,可以證明堆疊會發生短路並發生延燒,這在科學 上是有問題。且證人林炳明於原審作證,本件電池距離火災 發生已經五年,且我們也將充電接頭剪斷,所以裡面已經沒 有電力,不會造成黃道易所稱的高低電位差所造成短路情形 。另外,電池是否發生自燃,從鑑定報告以經驗法則判斷電 池自燃,惟經過安全中心報告鑑定外部達到267度也不會自 燃,溫度達到487度時產生稍微膨脹的情形,要到達568度才 會有自燃的情形,所以層層堆疊導致自燃,從科學上看來證 據是不存在的。另依據最高法院判例意旨,如果證據無法讓 一般人達到確信的狀況,應給被告有利的判決。請給予被告 無罪的判決等語。經查:
 ㈠本案工廠被告為負責人且有放置本案鋰電池並於上揭時間發 生火災
  本案工廠為被告向王家正所承租,該處為被告經營山王公司 所用,被告於該處經營組裝、製造電動車,以及放置鉛酸電 池、本案鋰電池等物品,本案鋰電池放置於偵卷一第101頁 位置圖上標註之廢電池回收區處;108年3月12日0時4分許本 案工廠發生火災等情,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供述在卷( 見原審卷第59、62頁),並有房屋租賃契約書、新北市政府 消防局000年0月00日出具之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暨所附現場 照片在卷可參(見偵卷一第41至47、49至167頁),此部分事 實,先予認定。
 ㈡本案起火處位於本案工廠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  關於本案火災起火點之認定有下列證據足資認定: ⒈證人即141之6號承租人劉玉鳳於偵查中證稱:案發時我先移 車,移車完後站在位置圖編號36即本案工廠之左邊外側,從 外側可以看見起火點為本案工廠西北側等語(見偵卷一第360 頁);證人即141之6號住戶林怡蘋於偵查中證稱:我在現場 從位置圖編號43即鐵捲門之位置從窗戶看進去,可見起火位 置在西北側等語(見偵卷一第360頁)




 ⒉鑑定證人林育聖於偵查中證稱:我於90年畢業迄今均在消防 局服務,於105年開始承辦火災調查業務,平均每月會製作1 至2件火災鑑定書,判斷起火點之依據是141號之6鋼骨工程 行劉玉鳳林怡蘋之證述目擊火災之位置,以及消防人員至 現場所見狀況暨行車紀錄器畫面,另現場勘查整個火流之路 徑,得知悉起火戶有2戶,可以確認起火之建物為本案工廠 ,依照燃燒痕跡及現場毀損可知火勢是在本案工廠之西北側 附近,後來經過挖掘及檢視廠內物品存放情形,逐層清理後 才在一樓起火點發現廢電池回收區,依據現場狀況及目擊者 、行車紀錄器等證據資料,可以判斷廢電池回收區就是起火 點,且起火點所在位置之電池可以發現電池有異常膨脹、毀 損之情形,與擺放於西南側之碳酸電池,外觀雖成燒灼,但 內部極板並無任何異常,可見是遭延燒之情形等語(見偵卷 一第242至244頁)
 ⒊證人即黃道易於偵查中證述:我目前任職於明志科技大學機 械工程系車輛組之副教授,前在台北科技大學車輛系博士班 畢業,在汽車服務車場服務過9年,同時也是新北市消防局 火災鑑定委員,擔任鑑定委員已有6年,本案失火工廠為從 事電動車,所以我才會參與本案鑑定,本案依照現場燃燒後 之火流及殘留物之碳化情形,進行分析,起火點為現場存放 一堆電池殘留物之位置,認定該處為起火點,係因現場左右 側之鐵架已經明顯變形,且形成一個彎折點,而金屬受熱後 會在最高溫處形成彎折角度最明顯之位置,該處應為起火處 ,鑑定時會找起火處再找起火點,尋找起火點可見鑑定報告 照片編號47至54,該處有擺放可燃燒或產生高溫熱點之物品 ,如鋰類電池,現場並無其他地方像起火處有明顯彎折處之 狀態等語(見偵卷二第54頁),
 ⒋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見偵卷一第54至55頁 ),認定本案起火處為本案工廠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處所, 所憑理由係以經勘查後,認:
 ⑴本案工廠鐵皮屋頂、樓層、物品等均有受燒燬損情形及塌陷 ,南面鐵皮牆有受燒變色仍保持外貌結構,東面鐵皮牆有燒 損變色且越靠北側越有明顯向西側彎曲塌陷情形,北面鐵皮 牆有燒損變色且有明顯向南側彎曲塌陷情形,東側附近鐵皮 屋頂、2樓橫樑鐵皮屋頂、2樓橫樑、夾層及物品等均已嚴重 燬損、變形,且往南側塌陷掉落貼近於地面,顯示該址北側 有較顯嚴重之火勢。
 ⑵調查人員針對本案工廠北側附近進行逐層清理,將該處附近 鐵皮屋頂移除後發現毀損機車殘骸,且機車殘骸下方有受燒 變色及彎曲變形之橫樑,經訪詢員工林佳樂得知本案工廠2



樓為木質地板且有停放已組裝外殼之機車成品,顯示該處掘 獲機車殘骸應係原停放於該址2樓木質地板上,且燒損變形 之橫樑應屬該址2樓橫樑,持續清理機車殘骸及燒損橫樑後 ,發現有燬損機車車架殘骸且有明顯氧化變色情形,將機車 車架殘跡移除則發現地面附近有燒熔碳化物,燬損電池殘跡 ,經訪詢員工林佳樂得知該址1樓北側層架有堆放金屬車架 、塑料等物品,且附近有廢電池回收區並將替換後之損壞故 障、蓄電不佳等電池堆放於木棧板上,顯示該處掘獲機車車 架、燬損電池等殘跡係原堆放於該址1樓北側層架、廢電池 回收區;針對該址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掘獲燬損電池殘跡 進行檢視,發現塑膠外殼均已燒損,部分電池可見異常膨脹 爆裂變形,並裸露內部極板,部分極板燒損嚴重且銅箔有顯 著變色情形。綜上,顯示該址1樓機車車架殘跡有較2樓機車 殘骸明顯燒損變色,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燃燒又最屬嚴重 ,故研判火勢應自該址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起燃。 ⑶據林口分隊火災出動觀察記錄:第一面尚未有燃燒狀況,火 勢主要燃燒位置在工廠內部後方等語,以及初期現場照片內 容,得知消防人員到達火災現場時,發現本案工廠北側內部 附近有火勢燃燒情形。
 ⑷據○○區○○路○○段○○號之○○承租戶林怡蘋談話筆錄供稱:我是 發現人,我就出我們廠房到隔壁141之5大門左邊窗戶,往裡 看到141之5號西北側附近起火,大小我不確定,但是我是從 窗戶看進去,所以火勢寬度約窗戶寬,高度約窗戶四分之三 等語,得知林員於案發時位於粉寮路2段141號之5西南側1樓 窗戶外目擊內部西北側有火勢狀況且火勢高度僅達1樓窗戶 之四分之三高,顯示初期火勢僅侷限於該址1樓西北側附近 。
 ⒌綜上所述,火勢主要位於本案工廠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復 依現場火流延燒路徑、燃燒後碳化物殘留情形、逐層清理過 程、出動觀察記錄及談話筆錄,研判本案起火處位於本案工 廠1樓廢電池回收區附近處所。再經被告聲請送內政部消防 署再行認定本案火災發生原因,經該署認定:本案鑑定書係 依據火災現場目擊者發現火災過程及消防分隊於火災現場救 災時搶救過程,綜合火災現場燃燒痕跡、火流方向綜合研判 起火戶,復參酌關係人林怡蘋供述目擊火災時初期火勢係侷 限於起火戶1樓西北側附近,且依火流延燒路徑、物品受燒 痕跡、鐵皮及鐵架變色、彎曲情形,亦顯示起火戶西北側受 燒碳化情形較嚴重,故研判該處為起火處並無疑義等情,有 內政部消防署110年1月11日消署調字第1090008964號函附卷 可佐(見原審卷第85至86頁),此情核與前開現場目擊證人劉



玉鳳、林怡蘋證述所見火勢起燃之處,以及鑑定證人陳育聖黃道易至現場所見火流、物品受燒情狀等細節,大致相符 ,是本案起火處係於本案工廠1樓廢電池回收區,應可認定 。
㈢本案起火原因之認定  
 ⒈按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並不以直接證據為限,即綜合 各種間接證據,本於推理作用,為認定犯罪事實之基礎,如 無違背一般經驗法則,尚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 第702號著有判例可參。而火災原因之鑑定,因火災現場環 境嚴苛證據不易留存,故火災勘察程序係先確定起火戶,再 依現場燃燒後狀況、跡證、關係人筆錄及監視器攝錄結果綜 合研判起火處,再由起火處可能發火之火源研判起火原因。 ⒉本件火災發生後,經消防局採證並鑑定起火原因為廢棄鋰電 池
⑴關於危險物品、化工原料引自燃可能性之研判:經現場勘查 、挖掘起火處所附近,該處並未發現有放置常溫下足以造成 引(自)燃之危險物品或化工原料,故應可排除上述類似物品 引(自)燃之可能性
⑵縱火引燃可能性之研判:經現場勘查、挖掘起火處所附近, 未發現有易燃性液體潑灑痕跡及急速燃燒現象,且調查人員 於起火處所採集之木板、混凝土碎片送驗結果亦未檢出含有 易燃液體成分。據林口分隊火災出動觀察紀錄記載:「141 號之5門窗閉鎖,搶救時141號之5無關係人在場,141號之5 鐵皮屋頂已受燒塌落,無移動內部物品,有使用器材破壞第 一面鐵門及後方西北側廁所鐵門」內容,得知消防人員到達 現場時發現起火戶門窗均為關閉狀態,且搶救時有拆除破壞 行為,另調查人員勘查時亦未發現人員蓄意侵入破壞等可疑 跡象,綜上,是以研判應可排除因人為縱火引燃之可能性。 ⑶遺留火種引燃可能性之研判:經現場勘察、挖掘起火處所廢 電池回收區附近未發現微小火源燃燒之局部深層碳化痕跡、 菸蒂及菸灰缸之殘跡,且經查起火處係放置拆卸後之廢棄鋰 電池,並無發現該處有設置垃圾桶、紙張等可供微小火源蓄 熱引燃之條件及物品。據新北市消防局被告談話筆錄供稱: 「…我大概3、4點離開,離開前還有員工在,員工大概是17 點下班…平常是周一周五的8點到17點為上班時間,平常員 工有7位(包含2位兒子),3位是外籍員工,員工有1位外籍 員工跟1位臺籍員工謝雲有抽菸,我有規定他們要在鐵捲門 附近抽菸,那邊有放菸灰缸;我也有抽菸習慣…」等内容( 見偵卷一第288至290頁)及現場訪詢承租戶兒子林佳樂之陳 述,得知平日員工大部分於該址1樓組裝區内不定點進行電



動車組裝及維修保養作業,且案發當時非上班時間,最後離 開該址之人員為員工謝雲,且約17時許下班離開未發現工廠 内部有火煙等異狀,雖謝雲及另1名外籍員工平時有吸菸之 習慣,然依上開林佳樂林三棋之供述得知吸菸之員工僅在 該址入口鐵捲門附近吸菸,顯與本案起火處所不符,故應可 排除遺留火種(菸蒂)引燃之可能性
⑷電氣因素(鋰電池)引燃可能性之研判
  經現場勘察、挖掘起火處所附近,除該處堆置之廢棄舊電池 燬損殘跡外,未發現有其他電器用品、電氣設備使用、殘留 之跡證,亦無室内配線設置、經過之情形。進一步檢視調查 人員於逐層清理過程中掘獲之廢棄鋰電池燬損殘跡,經詢問 關係人林佳樂表示,廢電池回收區堆置之電池為客戶進廠維 修電動車時,因故障、蓄電能力不佳等異常情形而拆卸更換 之廢鋰電池,檢視其電池外部之塑膠外殼、包材等均嚴重受 熱燒熔(失),電池内部之極板有受燒爆裂情形,包覆之銅 箔亦呈嚴重燒損變色貌,雖林佳樂陳述於拆卸時已將廢電池 外部之電源線拔除,然電池内部極板仍處於蓄電狀態,恐因 電池本身故障瑕疵或拆卸過程、堆置時之擠壓、碰撞等因素 ,致其產生異常過熱或短路之情形。
 ⑸综上,由前述燃燒後痕跡、清理復原過程、現場訪詢與證物 鑑定結果所列舉之各項證據,研判案發當時該址起火處所堆 置之廢電池恐有異常過熱或短路而起火燃燒之情形,火勢並 引燃周邊木質棧板、塑膠外殼、被覆等可(易)燃物致生火 災,故排除各項可能因素後,研判以電氣因素(鋰電池)引 燃之可能性較高。有新北市政府消防局108年4月15日火災原 因調查鑑定書附卷足憑(見偵卷一第55至56頁)。 ⒊再經鑑定證人陳育聖於原審審理中證稱:000年0月間我在新 北市消防局火災調查科擔任技士,自105年擔任迄今,除本 案之外,尚有處理其他鋰類電池之燃燒案件如電動摩托車, 其電瓶放在電動腳踏板下,自電池內部爆開而燃燒之情形, 現因為環保意識抬頭,相關重複使用之鋰類電池很多;本案 現場為一燒燬處所,我們是從各方面跡證判斷起火原因,且 本案較為特殊,故而有請鑑定委員即黃道易到場進行協助判 斷,本案工廠西南側附近有完好的電池,與本案這批鋰電池 有截然不同之受燒情形,本案鋰電池有些整個爆散、有嚴重 扭曲變形、以及銅箔中有顯著變色之情形,顯示有異常的燃 燒產生火勢才會造成極板有如此燒損,因此研判本案起火原 因是鋰電池本身在堆置或碰撞中造成起火,如果是從外燃燒 ,電池會維持完整結構,僅有外觀或是表皮燒損,如偵一卷 第145頁西南側電池受火勢波及之受燒狀況等語(見原審卷第



159、164頁)
 ⒋鑑定證人黃道易於原審審理鑑定證稱:000年0月間我在明志 科技大學機械系車輛組擔任副教授,我擔任火災類鑑定委員 有12年時間,期間有處理過鋰電池存放不當導致之火災,如 納智捷電動火燒車等件;我參與本案火災鑑定過程,認定本 案鋰電池之本身故障、堆置為失火原因,乃因依照現場所見 鋰電池殘跡之塑膠外殼均已燒損,部分電池可見異常膨脹爆 裂變形併裸露內部極板、部分極板燒損嚴重且銅箔有嚴重變 色情形;而本案鋰電池為一電池組,內有多顆分電池,一般 使用狀態認為沒電時,是因中間有一顆沒有電而發生電壓不 足,容易讓消費者認為該台車無法正常行駛而需報修,但其 實此電池組並不是完全沒電,可能僅是其中一個分電池沒有 電,而1顆分電池沒有電會同時接收到剩餘3顆產生之電平衡 衝擊,造成內阻值較大,而容易產生化學變化,不外乎為產 生內部電池結晶,之後產生內部短路形成熱聚集或熱蓄積, 而這1顆如果開始化學變化產生熱集中之後,因與其他2顆併 聯方式很接近,便會將熱傳至其他顆分電池。我們至現場看 到很多電芯是屬於用銅箔去做包覆,等於銅箔的1個電池支 撐架,此時銅產生之導熱性會將熱全部傳導,因而產生熱膨 脹而造成內部電池芯產生短路接觸,此一接觸熱瞬間爆炸, 可產生之溫度達400至600度不等,這樣會呈現共伴效應便會 發生火災延燒,針對上開解釋我也曾做過相關實驗。對比於 擺放在本案工廠西南方之磷酸電池,其電池芯比較完整,因 其內部銅箔有保護,銅箔產生變形或融化之溫度為1千度以 上,而自外延燒,溫度尚不足以讓內部銅箔產生變形即為上 開擺放在本案工廠西南方之磷酸電池受燒狀況,因此由本案 擺放於廢電池回收之鋰電池受燒之內部銅箔嚴重變形、變色 情狀,可以研判是因該處鋰電池之內部短路所產生之爆炸, 而為火災發生原因等語(見原審卷第225至231頁)。 ⒌復經被告聲請送內政部消防署再行認定本案火災發生原因, 經該署認定:依員工林佳樂陳述起火處附近物品配置情形, 該處附近設有電池回收區,並將替換後之損壞故障、蓄電不 佳等鋰電池堆放於木棧板上等情形,復參酌起火處電池外部 塑膠外殼、包材等均嚴重受熱燒熔,佐以起火處清理出之電 池內部極板有受燒爆裂,包覆銅箔呈嚴重燒損變色貌,故消 防局於排除各項可能因素後,研判以電器因素(鋰電池)引燃 之可能性較高,並無疑義等情,有內政部消防署110年1月11 日消署調字第1090008964號函附卷可佐(見原審卷第85至86 頁)
 ⒍綜上火災原因調查報告書之勘查紀錄、火災現場照片、鑑定



證人所述,已逐一排除危險物品、人為侵入縱火、遺留火種 等引火因素,佐以本案起火處於失火前堆置數組鋰電池乙情 ,為被告所不爭執,再經鑑定人員綜合起火點鋰電池之受燒 後狀況,認定本件失火為鋰電池短路導致起火燃燒,洵屬合 乎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之推論。從而,本次火災肇因於置於 廢電池回收處之鋰電池因素乙節,應堪認定。
㈣被告應負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之責
 ⒈按刑法上之過失犯,係指行為人依客觀情狀負有義務,而依 其個人情況有能力且可期待其注意,竟疏於注意,以致實現 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對於犯罪構成要件該當結果之發生負 有防止義務之人,不為其應為之防止行為,致發生與以作為 之行為方式實現法定構成要件情況相當之不作為犯,亦屬過 失犯。又對於一定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 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因自己行為致 有發生一定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刑法第15 條定有明文。而不作為犯責任之成立要件,除須具備作為犯 之成立要件外,尚須就該受害法益具有監督或保護之義務, 此存在之監督或保護法益之義務狀態,通稱之為保證人地位 。而於過失不作為犯,即為有無注意義務之判斷,此種注意 義務之來源,除上揭刑法第15條訂明之法律明文規定及危險 前行為外,依一般見解,尚有基於契約或其他法律行為、習 慣或法律精神、危險共同體等來源。又刑法上過失不純正不 作為犯之成立要件,指行為人怠於履行其防止危險發生之義 務,不為其應為之防止行為,致生構成要件該當結果,即足 當之。故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構成要件之實現,係以結果可 避免性為前提。因此,倘行為人踐行被期待應為之特定行為 ,構成要件該當結果即不致發生,或僅生較輕微之結果者, 亦即該法律上之防止義務,客觀上具有安全之相當可能性者 ,則行為人之不作為,即堪認與構成要件該當結果間具有相 當因果關係。而電池本即具有一定之危險性,存放時不僅應 遠離易燃物,更應避免令鋰電池受撞擊、擠壓、穿刺、缺陷 或內部結構受損等因素,造成內部短路致熱失控,更何況屬 於廢電池,更有機會由於內部結構的毀損造成鋰電池進入危 險的熱失控狀態(thermal runaway);又一般供營業之場所 堆存許多易燃物品,且該建築物如係以烤漆浪鈑作為屋頂及 牆面,即可能因室內電池堆疊、擠壓或電壓過低、極板老化 致電壓流動、耗損而形成高溫造成電池短路致生火災之危險 ,此為吾人日常生活經驗所熟知,更應為一般營業場所經營 者難以諉為不知之事。故一般營業場所之經營者,客觀上即 負有隨時注意及檢修廠內所存放之電池蓄電力多寡及存放情



形,並注意廢電池易燃物品之堆置狀況,遠離可燃物及使用 隔熱防火材質阻絕,以避免危險發生或擴大之義務,若因而 對鄰里營業或住居民眾之財產、生命及身體法益造成危險者 ,更即負有防免危險發生之義務;若有此等違背義務之危險 前行為,即構成不純正不作為犯之保證人地位,復因疏於注 意,消極不為防止作為,以致實現犯罪構成要件之結果者, 即屬不純正不作為過失犯,應甚明確。
 ⒉本件被告為山王公司負責人,並自108年1月起承租本案工廠 作為組裝電動車及堆置電池、零件、電動車等之營業處所, 對於其內所存放之廢棄、無法使用之鋰電池本即負有定時檢 測、妥善存放之責,即居於保證人地位,基於上述義務,被 告原應隨時檢視所存放之廢棄鋰電池電壓有無過低或極板老 化致電壓流動、耗損,以及因堆疊而導致鋰電池不當撞擊、 擠壓而損壞,以避免發生電池內部短路而致瞬間高溫,因而 引燃之危險,並清除附近可燃物,與其他區域加以適當防火 材質加以阻絕,以盡維護之責,被告疏未為之,因而失火燒 燬本案工廠及141號之6建物內之財物,顯未對於一定結果之 發生為防止行為,被告對於本件火災之發生,自有過失,且 其過失不作為與本件火災發生結果間,具有相當之因果關係 ,至為顯然。
 ㈤被告及辯護人辯解不可採信之處
 ⒈辯護人辯稱:本案起火處所擺放之鋰電池均為山王公司進貨 後因調整零組件供應商而未曾使用之鋰鐵電池,並非客戶進 場維修電動車時因故障、蓄電力不佳等異常而拆卸之廢棄鋰 電池等語,並據其提出發票及支票影本為證(見原審卷第447 頁)。惟查:
 ⑴廢電池回收處之鋰電池並非未曾使用之狀態  證人陳育聖於原審審理證稱:本案之前我並沒有去過現場, 失火後到現場勘查,並有跟裡面員工林佳樂會面,請相關人 士簽名,我繪製本案工廠平面圖之依據為林佳樂所告知各處 擺放之物品、細項林佳樂當時表示本案工廠西南側有放新 品電池,北側則放置故障、維修、拆卸下來之汰換下來具有 問題之電池,我才會在該處劃設虛線並表示為廢電池回收區 ,偵二卷第17至19頁所示本案工廠於木板上堆疊數個電池之 照片即為林佳樂所提供,鑑定報告中所記載逐層清理發現機 車車架殘骸、燒熔碳化物、毀損電池殘跡等物品,均是林佳 樂所告知等語(見原審卷第152至155、160、161、163頁), 與卷附證人陳育聖林佳樂之LINE對話紀錄所示(見偵卷二 第147頁),林佳樂陳育聖要求提出本案工廠內部照片等情 相互吻合,可知證人陳育聖於本案前對於本案工廠配置一無



所知,其在鑑定報告記載之現場配置、物品均係向其現場林 佳樂一一詢問後始為登載,且其所為記錄之現場配置與本案 工廠實際情況亦屬一致,亦據證人即員工謝雲證述:廢電池 回收區是放一些從舊工廠搬回來放很久不能用的鋰電池在案 (見原審卷第165頁),足認其所言本案起火處即廢電池回收 區擺放之物品為異常無法使用之廢棄鋰電池,均係依其訪談 證人林佳樂後所登載乙情,尚值採信。是以,辯護人所提出 發票及支票影本,僅得證明被告所營山王公司於000年0月間 有向台湯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購買與本案鋰電池相同型號之電 池,並且送請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下稱安衛中心) 鑑定型號是TYD20-48未受損及使用過之鋰電池,顯與本案放 置於廢電池回收處是故障、維修、拆卸下來之汰換下不能使 用具有問題鋰電池狀態迴異。
 ⑵不足為有利被告之認定
  至辯護人雖主張陳育聖誤解林佳樂所言之真意等語,然經檢 察官詢問證人林佳樂所言本案工廠並無廢電池回收區及擺放 故障、蓄電力不足之電池之情節與消防局所陳相異之時,證 人林佳樂僅表示其無法回答此問題等語(見偵卷一第181頁) ,均無提及有何所言遭誤解之情形,嗣經檢察官提示陳育聖 所言後,始改稱:確實有向消防員表示本案工廠存放有廢電 池及廢電池擺放區域等情(見偵卷二第88頁),況據原審詢問 證人林佳樂有於警詢稱廢電池回收區擺放為損壞、故障、蓄 電不佳之廢電池時,其證稱:我父親即被告表示不能用的電 池就放置於該處等語(見原審卷第183頁),亦未對於其在消 防局所言,有所爭執,堪認鑑定書所載起火處確實擺放故障 、蓄電力不佳之汰換下之廢棄電池,應可認定。故被告送請 安衛中心鑑定未受損及使用/未使用過之鋰電池8顆,進行內 部短路測試及延燒測試,顯與案發前置放於廢電池回收區之 廢棄鋰電池狀態完全不同,就測試結果自難比附援引作為有 利被告之認定。至證人即山王公司之碳酸電池組裝人員謝雲 於本院審理證述:本案火災鑑定書所示位置示意圖與現場狀 況相吻合,起火處所載廢電池回收區於本案火災發生前是擺 放一些不能用之鋰電池,該批廢電池是自舊工廠搬遷過來, 鋰電池都是老闆在處理,老闆僅說放在該處為不能用的電池 ,沒說是否為消費者寄回之電池等語(見原審卷第165至171 頁),是其就該批電池之原因均係聽聞被告,該批電池究竟 有無使用過乙情,並不知悉,是其所言,自無足為被告有利 之認定。
 ⒉辯護人復辯稱:黃道易為車輛專業,並非電池專業人士,其 證言不可採信,惟鑑定人黃道易於原審審理證稱其為明志科



技大學綠色能源電池研發中心擔任專任老師,並且有從事納 智捷電動火燒車Gogoro電動火燒車的協助鑑定(見原審卷第 223頁、第230頁),其業已敘明其專業資格、鑑定之程序及 方法,所述也與前揭卷附鑑定報告所檢附之現場採集跡證相 符,辯護人空言否認鑑定人黃道易之證言之真實性等語,並 無足取。
 ⒊辯護人再辯稱本案並無證據資料可證明鋰電池曾有撞擊、掉 落或擠壓之情形云云,惟查一般火災案件,常因事發突然, 如未能在起火第一時間及時撲滅或控制火勢,倉促之下,為 求最迅速逃離或救援人命或財物,火場設備、物品及環境在 長久受燒、人員四處逃生、消防水柱灌救、破壞後,起火原 因跡證本難求完整保全,鑑識人員勢必只能從事後現場遺留 之其他客觀事證綜合判斷起火原因,自無從苛求須有明顯直 接之積極證據始得斷定起火原因,此毋寧為火災鑑識之常態 ,只要其鑑定過程正當,鑑定方法有所本據,無違一般經驗 與論理法則,並依其專業知能、經驗而為公正誠實之鑑定, 即不能逕以無直接積極事證,而謂該鑑定意見為不可採。而 本件火災原因鑑定報告之鑑定方法、過程並無顯然錯誤,且 非僅單從負面排除其他關連因素方式作為判定起火原因之基 礎,而係同時依具體客觀事證認定起火處之起火原因,併參

1/2頁 下一頁


參考資料
台湯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山王工業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
工業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