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還消費借貸款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訴字,106年度,2046號
PCDV,106,訴,2046,20181005,1

1/1頁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6年度訴字第2046號
原   告 鄧青雲 
訴訟代理人 楊敏宏律師
被   告 林家生 
訴訟代理人 施嘉鎮律師
複 代 理人 劉佳穎律師
      林佳臻律師
      謝博雯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消費借貸款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7年9
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伊女兒鄧美鳳前配偶林寶興之兄長。被告 於民國95年4月21日,因其改建房屋之需,向伊借款新臺幣 (下同)330萬元,約定借款期限為為95年4月21日至同年7 月21日,被告復以其信用問題,要求伊將借貸之款項匯入鄧 美鳳之銀行帳戶,伊即於同日自伊保管鄧美鳳之臺北莒光郵 局、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中提領250萬元,加計現金 80萬元後,存入330萬元至鄧美鳳設於臺新銀行板南分行、0 0000000000000號帳戶,鄧美鳳再依被告指示,分別匯款至 不同人名下帳戶,以交付借款。嗣被告屆期未依約清償借款 ,伊復於106年3月間委請律師發函催告清償,該函已於106 年3月29日送達被告,惟被告置之不理,爰依民法第478條規 定,訴請被告返還借款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33 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二、被告則以:伊於95年間因921大地震房屋重建急需資金,透 過胞弟林寶興之配偶鄧美鳳,欲向原告借款200萬元,原告 允以借款200萬元,並表示數日後其將金額籌足後再通知被 告受領借款,惟原告並未依約通知伊前往取得借款,經伊數 次詢問未果,伊始另行出售房地籌措資金完成重建,則兩造 並無330萬元之消費借貸合意,且原告亦未交付借貸款項, 則原告訴請伊返還借款,為無理由等語,資為置辯。並答辯 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稱消費借貸者,



於當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 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最高法院98年度台 上字第1045號裁判意旨參照)。是則消費借貸契約為要物契 約,除當事人之合意外,更須交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以移 轉所有權於他方,始能成立。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 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 有明文。再按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 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 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 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請求履行債務之訴,除被告 自認原告所主張債權發生原因之事實外,應先由原告就其主 張此項事實,負舉證責任,必須證明其為真實後,被告於其 抗辯事實始應負證明之責,此為舉證責任分擔之原則;私文 書之真正,如他造當事人有爭執者,則舉證人應負證其真正 之責(參照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43年台上字第377號 、47年台上字第1784號判例意旨)。
四、原告主張:被告向伊借款330萬元,伊已依被告指示匯款330 萬元予鄧美鳳,茲為借款交付,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訴 請被告返還借款330萬元本息等語,為被告否認,並以前揭 情詞置辯。揆諸前開說明,原告應就兩造間成立330萬元之 消費借貸法律關係乙節負舉證責任,是本件應審究者在於, 依原告所提出之證據是否能證明被告確有向原告借貸330萬 元之事實?爰析述如下:
㈠按當事人提出之私文書,必先證其真正,始有形式之證據力 ,如他造否認該提出之私文書繕本或影本,或爭執其內容之 記載,在舉證人提出原本前,不認該繕本或影本有何形式之 證據力(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210號裁判意旨參照)。 原告主張被告於95年4月21日向伊借款330萬元乙節,業據原 告提出其上記載被告向原告借款330萬元之借據影本1紙為證 (見本院卷㈠第19頁,下稱系爭借據),惟被告否認其在系 爭借據簽名及用印,亦否認系爭借據內容之真正(見本院卷 ㈠第38頁),原告復自陳其無法提出系爭借據原本(見本院 卷㈡第317頁),徵諸上開說明,系爭借據影本即不具有形 式上之證據力,自不得依系爭借據影本逕認被告向原告借款 330萬元之事實。又系爭借據影本既不具有形式上之證據力 ,則系爭借據影本上被告之簽名及用印是否真正,即無再予 審究之必要,併此敘明。
㈡次查,證人即原告配偶李秋蘭到庭證稱:伊女兒鄧美鳳有一 天偕同被告至伊住處欲向原告借款330萬元,兩造及鄧美鳳 均坐在客廳裡,伊當時在房間裡面,聽到被告向原告借錢



330萬元,並向原告表示錢不要寄到他的戶頭,要寄到鄧美 鳳的戶頭,當天原告就去領錢,並存330萬元至鄧美鳳的戶 頭,後來有一天被告到家裡把借據拿走,被告拿走的借據, 好像就是卷附之系爭借據影本;伊沒有看過借據內容,也沒 有看過借據上所寫金額多少等語(見本院卷㈡第98至101頁 )。惟證人李秋蘭係在房間裡聽聞被告表示欲借款330萬元 ,並未親自見聞被告確向原告借款330萬元,則證人李秋蘭 證述被告向原告借款330萬元乙節是否屬實,已非無疑。況 證人李秋蘭既沒有看過借據,如何知悉被告取走之文書就是 系爭借據?徵以證人李秋蘭為原告配偶(見本院卷㈡第98頁 ),且本件借貸事宜迄今已近12年,衡以證人李秋蘭高齡近 80歲,則證人李秋蘭之證述內容,非無記憶不清或聽聞原告 所述、偏坦原告之情,證人李秋蘭上開證述,自不足為原告 有利之認定。是依原告所舉證據,均不足以認定被告於95年 4月21日向其借款330萬元,兩造就該330萬元借款成立消費 借貸之合意。
㈢原告復主張其於95年4月21日自其保管鄧美鳳之臺北莒光郵 局、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中提領250萬元,加計現金 80萬元後,存入330萬元至鄧美鳳設於臺新銀行板南分行、0 0000000000000號帳戶,鄧美鳳再依被告指示,分別匯款至 不同人名下帳戶,以為借款之交付云云,並提出存摺、銀行 交易明細資料為證(見本院卷㈠第21至25頁)。被告不爭執 其曾透過林寶興鄧美鳳向原告借款200萬元,惟否認有收 到200萬元之款項等語。查,兩造不爭執被告係為改建房屋 之需而有資金需求(見本院卷㈠第11、38頁),應認被告斯 時係需款孔急,而有實際取得現金或匯付至特定帳戶,以供 其改建房屋,惟原告竟係將330萬元存入鄧美鳳銀行帳戶後 ,再分別提領現金或匯付至不同之銀行帳戶,實與常情有違 ,已難憑此而認原告確已交付借款予被告。況原告起訴狀附 之銀行交易明細資料,其上標註95年4月21日之轉帳帳戶戶 名,分別為訴外人段盛輝(標註段秀緣哥哥)、簡淑貞、施 蘇金治(標註王文怡)、林秀玉朱沛嘉(標註石璧珍)、 杜素鈴(見本院卷㈡第27、31、33、37、39、149頁),而 上載匯付對象簡淑貞(轉帳30萬元)、王文怡(轉帳117萬5 千元)、林秀玉(各轉帳100萬元、3萬元)、杜素鈴(轉帳 10萬1千元),均係鄧美鳳平日資金往來對象,有被告提出 、原告未爭執形式上真正之鄧美鳳手寫帳冊為憑(見本院卷 ㈡第233至254頁),難認與被告有何關連。又原告復未再舉 證證明其所主張已交付借款330萬元,或依被告所陳意旨交 付借款200萬元等節,則原告此部分主張,即屬無據,自不



足取。
五、綜上,依原告所提出之證據,均不足以證明兩造就該330萬 元成立消費借貸之合意,亦未能證明原告已交付借款330萬 元。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借款33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又原告之訴既經 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末本件事 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5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心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5 日
書記官 黃炎煌

1/1頁


參考資料